首页 > 资讯 > 正文

腾讯发布2015-2016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2018-08-22 16:48:31来源:公益参考消息网

近日,腾讯发布2015—2016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阐述了腾讯在迈入第18个年头之际,如何发挥自身互联网平台、技术、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用实际行动回馈社会,践行新技术和新形势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实践。

如果说互联网企业的基石是连接与开放,那么对于腾讯来说,18年的成长史就是一部连接一切、持续开放、担当责任的进程。从鞭策自身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到搭建社会责任平台的历史转变中,腾讯反复追问自己:能不能让有价值的信息传递更高效? 能不能让社交网络更有温度?能不能让社会资源分配更迅捷?能不能让社群鸿沟更加弥合?

企业越大、责任越大。腾讯公司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报告致辞中表示:“用户、行业、社会对我们主动担负更多的社会责任寄予了前所未有的厚望。腾讯不仅要踏实迈出当下每一步,还要不断思索和探讨,释放未来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社会责任将不仅是腾讯的最基本责任,而应成为腾讯的未来担当,被我们的产品、我们的服务当作前提来考虑。”

据悉,该报告分为开篇战略、产品与服务、开放与生态、体验与创新、挑战与担当、员工关爱、社会与环境、责任与反思等八大篇章,从企业经营、用户、社会和环境四个维度系统阐述了腾讯坚持的CSR理念及展开的各项实践。

在服务和产品方面,腾讯秉承着“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的初心,以更丰富的维度、更生动的形式连接人、设备和服务。报告收录了微信、QQ、腾讯云、腾讯网和腾讯公益网络捐款平台等产品在社会价值创造过程中的故事和案例;回顾了微信支付、微信城市服务平台、企业号如何为用户打造智慧生活;QQ如何通过年轻化、智能化战略成为内容承载器和社交放大器;腾讯云如何提供高质量云服务并输出能力助力创业者走出国门;腾讯公益如何联合数百家公益组织发起第一届全民互联网公益运动“99 公益日”,在短短三天内撬动205 万用户捐出 1.279 亿爱心善款,创下国内互联网募捐记录, 成为中国公益事业的一个里程碑,也开启了“互联网 + 公益”的新时代。

同时,在科技日新月异的移动潮流中,腾讯一方面以“解决用户痛点”为目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在人脸识别、智能滤镜、双面视频、AI等领域不断创新,以更完美的产品为用户带来更极致的体验。其中,人脸识别技术以 99.65% 的准确率位居世界第一,并已广泛应用在警务、酒店入住、远程业务办理、考勤打卡等场景中。另一方面,高速发展的互联网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各类挑战也层出不穷。在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中,腾讯一直参与其中,不计成本地搭建金融安全平台、信息安全平台,同时,面向高校培养安全人才生力军,在抗击黑产、净化谣言、保护文化创意等方面贡献智慧和创意,守卫每一次连接。

报告还详细解读了在开放与生态方面,腾讯通过开放云服务能力、手机管家安全防护能力、人脸识别能力、微信支付能力、位置服务能力及社交平台海量客户等各种资源,从能力、服务、内容各个方面扶持合作伙伴成长。截至2016 年 12 月 18 日,腾讯云在香港、新加坡、多伦多三大海外数据中心基础上再开放 11 个海外节点,服务覆盖全球 6 大洲,帮助中国企业在海外更快速地开展业务。

在生态建设上,腾讯搭建创服、创敷、创培、创投、创星、创联平台及多领域海内外战略投资,协助合作伙伴成长为自主的平台和新生态,从“一棵大树”成长为“一片森林”。截至 2016 年 9 月,腾讯开放平台上注册的创业者已超过 600 万,其中 30 家创业公司已发展成为上市公司,合作伙伴从腾讯的开放平台当中累计获得总收益超160 亿元。

此外,报告也提出腾讯这一年里所面临的挑战和思考。正如腾讯公司总裁刘炽平在报告致辞中提出“除通过我们平台提供优质的产品及服务外,腾讯还能为这个社会创造怎样的价值,还能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过程中铺设怎样的基石呢?”

对此, 腾讯不仅致力于提升一个企业的长期价值,更发挥自身优势,开放四大“互联网+”基础能力,布局医疗、人社、交通等领域,用实际行动回馈社会。通过互联网 + 医疗,打破“信息孤岛”;互联网+警务,为民众提供安全保护;互联网 + 乡村,高效连接惠民服务等。截止2016年12月,基于人脸识别,退休老人可在140秒内完成远程身份认证领取养老金;微信城市服务平台“社保查询” 累计服务843万人次;在深圳,已经有33万人使用微信医保支付,平均为患者节省46.3分钟……

未来,腾讯一方面将继续推进并完善企业管理体系,将责任与运营融合得更加亲密无间,以适应环境下所肩负的重大社会以及网络安全责任;另一方面将更加充分与时代、与大众连接,携手各利益相关方共同努力,拥抱地球美好的未来。

编辑:  审编:

版权声明:凡来源不是“公益参考消息”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公益参考消息无关。公益参考消息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联系电话400-8059-268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