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渡海洋创始人刘永龙正在海边捡垃圾
体验官 | 况娟
曾为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现就职于当代公益
体验项目 |守护海岸线2019
体验时间 | 2019年3月15日、3月25日
编辑 | 秦旭东
运营 | 黄夏雯 刘静
出品 | 腾讯公益 腾讯新闻
一个上午,两个小时,五个志愿者,在海边捡到212公斤垃圾。
照片摄于3月15日,上海九段沙三甲港基地。志愿者捡到了各种类型的鞋
对于我的惊讶,负责带队的上海仁渡海洋公益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为“仁渡海洋”)工作人员张钰说,这个“战绩”不算显赫,“曾经有个20人的团队,2小时捡了一吨垃圾”。
图片来源:东方IC。海滩上堆积的巨量垃圾令人触目惊心
仁渡海洋每年组织执行60多场海滩清理,协调2次全国性的联合净滩行动,此外,还在全国有50个海洋垃圾监测点,仅2018年就开展了150多场海洋垃圾数据监测。
3月15日,我体验的是仁渡海洋史上最小规模的一次净滩活动,212公斤的垃圾里有近200只鞋。第一次来捡垃圾的人总是会大惊小怪,有一次有人捡到了避孕套,大家大叫起来,“怎么会在海边捡到这个东西?!”
照片摄于3月25日,上海南汇嘴监测点。志愿者捡到的各类垃圾,包括头盔、打火机、布条等
对仁渡海洋创始人刘永龙来说,这些都见怪不怪了。每一分钟都有数以万计的废弃物,从下水道、溪流、河口等渠道,被冲刷进大海。于是透明的塑料袋、五颜六色的瓶盖、烟蒂等等,被误认为是浮游生物,吃进海鸟和大鱼的肚子。而那些在海里裂解的塑料碎片,在阳光与盐分的侵蚀下,碎裂成更小的微粒,分解再分解,细微到人类肉眼都看不见,透过食物链再一次回到人类的餐桌上。
正是意识到海洋垃圾的危害,刘永龙带领的这个公益机构,悄然做了12年的海洋垃圾“清道夫”。
“不来捡一次垃圾,都不知道能捡到啥”
“不来捡一次垃圾,都不知道能捡到啥”
3月15日这天,经历了一个月的连绵阴雨,上海终于放晴了。我们从南京西路坐了一个多小时的车来到九段沙三甲港基地。就在此前两周,仁渡海洋组织了一场百人净滩活动。
这是三月份的第二次净滩活动。九段沙三甲港基地自2003年12月就被划为保护区,禁止普通人入内了,堤坝边的垃圾,几乎都是从海里冲到岸上的。
即使已经被提前打了“预防针”,我们看到堤坝边的垃圾时仍然吓了一跳。塑料泡沫、垃圾袋随处可见,甚至还有一艘“泡沫船”漂到了岸上。大家分工开动,志愿者顾聪专注于捡鞋,不时地向负责做垃圾登记的同事汇报进展——“棉鞋一只”“一个塑料凉拖”“酒店一次性拖鞋一双”……近200只鞋,各种品种,简直可以开展览了。
原以为只是一场普通的捡垃圾行动,没想到给大家造成内心冲击,纷纷感慨,“不来捡一次垃圾,都不知道能捡到啥。”
这样的震撼,刘永龙在十几年前就感受过一次。1992年,他从宁夏到复旦大学求学,第一次看到大海,发现有的地方海水比宁夏的黄河水还黄。工作以后他参与过很多志愿者活动,后来辞去国企中层之职,于2007年创立了上海仁渡海洋公益发展中心。那时,海洋保护还是个比较冷门的公益领域,即使到现在,中国也只有二百多家关注海洋污染问题的公益组织。
“半道入行”的他开始仔细琢磨,怎么样把冷门的海洋环保做起来。先从捡海洋垃圾做起,仁渡海洋发起“爱我生命之源”净滩活动,与企业CSR对接,与政府、社区、志愿者合作,开展净滩活动。2007到2018 十二年间,共组织2197场净滩,10695位志愿者,累计清理垃圾26.6吨。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环保的重要,加入到“海洋垃圾清道夫”的行列。不过捡了垃圾还不能解决问题。到底是谁在制造海洋垃圾?中国的海洋垃圾有多少?要让公众更直观地了解这些数据,刘永龙想到了在海岸线做监测。
设50个监测点,用数据护卫海洋
设50个监测点,用数据护卫海洋
2014年,仁渡海洋发起了“守护海岸线”海洋垃圾清理和监测网络项目。第一年设立了12个监测点,一年监测6次,每年出一份监测报告。至2019年,他们已在中国海岸线设立了50个监测点。
所谓监测,就是选一处105米宽的海滩,每隔20米设立一个5米宽的断面,把这5个断面所有的垃圾清理干净,进行分类,并记录数量和重量。
据联合国环境署曾经发布的一份统计数据,海滩垃圾占海洋垃圾的15%。监测海滩垃圾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海洋垃圾的总体情况。
上海南汇嘴是仁渡海洋选择的监测点之一。3月25日,我们到来峨山路613号,仁渡海洋上海办公室附近的会议室进行相关科普培训,主要是学习海岸垃圾的收集和记录方法。15名志愿者,有退休老人、互联网公司白领、全职妈妈,还有学医的研一学生。
仁渡海洋工作人员介绍海洋垃圾的现状:每年大约有800万吨塑料垃圾进入海洋,塑料垃圾占所有海洋垃圾的80%,它们可能永远无法降解,最后又进入到人类的食物链中……
大家看到触目惊心的图片和背后的数据,唏嘘不已。下午两点,我们到达南汇嘴观海公园附近的监测点,亲眼所见海岸边的垃圾,还是忍不住感慨:“没想到海滩上的垃圾这么多!”
三月底上海倒春寒,海风刮得猛烈。干“正事”前,我们在海边进行志愿者宣誓:“今天,我们来到大海边,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们用双手清理海滩垃圾,用笔和秤记录垃圾的种类和数量,用科学数据揭示人类对海洋的污染,用我们的行动,争分夺秒,共同护卫这生命的起源。”
宣誓后,志愿者们裹紧衣服,戴上劳防手套,在堤岸上不断弯腰拾捡垃圾。负责“守护海岸线”执行的胡岩蓉再三提醒,为数据监测的科学性,大家只能在指定区域的断面上进行垃圾的收集和数据的整理。
15个志愿者,分为五个小组,分别在5个断面上做海洋垃圾的清理与监测记录。大家将捡到的布条、废弃渔网电线、塑料包装等海洋垃圾一一计重,将垃圾的类别、数量和重量、用途和品牌详细记录在科研检测ICC卡上。
科研检测ICC卡上的垃圾分类共 8 个大类,58 个小类,以便进行详实的数据采样。仁渡海洋利用这些监测数据制作《中国若干典型海滩垃圾监测研究报告》,为科学研究和政府决策提供支持。
在这张记录卡上,刘永龙和团队还首创并施行了品牌卡记录垃圾数据。根据统计的数据,我们能看到非常多熟悉的品牌。“在监测报告中加入品牌监测,普通人能直观感受,也可以让企业多一份责任感。”刘永龙希望相关品牌企业也能加入到海洋保护中来。2018年4月,仁渡海洋发布了《海滩垃圾品牌监测报告》,发现海滩垃圾中,最多的就是塑料类和泡沫类垃圾。
做好垃圾清理和数据收集后,大家将一袋袋沉甸甸的垃圾扔进清运垃圾车里。看着这一片的海洋垃圾有了它的归宿,上海一所大学的研一学生陈雅菲觉得很有成就感。她的专业是医学,平常很少关注到海洋环保。有一次她在好奇心日报上看到一篇文章描述,一只海鸟死了,胃里全是垃圾,受到很大触动。相似的案例,在当天的海洋环保科普培训中也被提到——
2009年,美国摄影师乔丹第一次踏上中途岛,看到一座信天翁墓地:在烈日下腐化的信天翁尸体,被成片垃圾包围着;而在无数死去幼鸟的肚子里,各种塑料碎片塞满了它们的胃。这些都是通过太平洋环流带来的城市垃圾。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和陈雅菲一样,愿意站在这面镜子前审视,愿意以实际行动认同和支持“守护海岸线”。刘永龙常常会被资助方问道:“监测有什么用?数据要怎么用?我资助了几十万,但是短期内看不到成果。”但他内心对做海洋垃圾数据监测很坚定:“科学性是建立在数据的基础上的。数据有价值,但不是说一个数据就有价值,这需要积累到一定的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这些数据还在一点一滴积累中。据最新发布的数据,2019年第1次科研检测活动,参与志愿者930名,垃圾总分布密度17.6件/平方米,47.7克/平方米。清理海洋垃圾307814件 ,655千克,相当于3.5只成年中华白海豚的体重。
把海洋垃圾改造成行走的博物馆
把海洋垃圾改造成行走的博物馆
在海量的垃圾面前,靠日复一日的人工拾捡,无疑是“愚公移山”。十多年来仁渡海洋常常面对各种质疑——垃圾捡了还会有,捡了有什么用呢?
刘永龙认为,不论是净滩活动,还是守护海岸线活动,不仅是捡垃圾和记录数据,也是环境教育的过程。主流消费文化并未做好相应的消费者教育,环境面临今日的困境,没有人能置身事外。仁渡海洋针对各个年龄的人群,推动中短程体验式教育,将海洋保育意识融合在活动及课程设计中,带领大众以展览、影像、实地体验等方式认识海洋。
他们将净滩时收集到的海洋垃圾创意改造,制作成海洋垃圾移动博物馆。这些作品乍一看去,都是“美味的食物”——甜甜圈、面包、便当……实际都是被抛弃的泡沫浮标、塑料瓶盖、鞋垫、打火机……
他们走进小学校园,请志愿者为孩子们讲解《生活中的海洋》。课后,孩子们用画笔描绘他们所认知的环保,他们画出“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不吃鱼翅,我们也可以活”。
他们同时设计了海洋保护倡导行动。邀请小朋友成为“蓝色小侦探”,在海滩上搜集证物(海洋垃圾),进而破解“蓝鲸之死”的真相,让小朋友和家长在游戏中完成志愿者行动,了解海洋垃圾的危害。
做了这么多,仁渡海洋里的90后员工们仍然会困惑于这个大问题:参与活动的人往往在现场会有很大震撼,但回去之后,他们依然会“环保”吗?
“一百个人里面十个人下定决心说,我回去要改变,有一个人最后真正行动起来,这就是改变。”在刘永龙看来,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改变世界很难的,改变自己就行”,海洋的保护应该从生活的点滴做起。
所幸我们看到,越来越多人在觉醒,越来越多的团队听到了海洋的哭泣。近几年,国际间也越来越重视海洋保育议题,“海洋生态”更名列联合国所订定的十七项永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简称 SDGs)项目中。
我们共享同一片海洋,也必须承担海洋环境的问题。我想,或许5个断面对于地球上的海洋而言不过沧海一粟,或许一次净滩只能解决一小部分垃圾,但每个人都改变一点点,做出一点点行动,海洋环境是不是会有一点点不一样?
如果您想为海洋保护贡献力量,请点击【守护海岸线2019】,或者微信登录钱包,腾讯公益,搜索【守护海岸线2019】,还大海以洁净。
关于体验官
萤火计划公益体验项目是由腾讯新闻、腾讯公益联合发起,将内容生产与公益体验相结合的创新项目。
该项目通过邀请、组织具备新闻采写能力并对公益实践有浓厚兴趣的作者,对公益活动进行观察、体验,生产出有思考、有深度、有观点的多种形式的体验“笔记”。
体验官对外招募即将对外开放,敬请期待!
版权声明:凡来源不是“公益参考消息”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公益参考消息无关。公益参考消息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联系电话400-8059-268
霾天少、热岛效应弱都与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密不可分。去年晴好天气多。 陈立新 摄去年霾天气只有两天,...
气候站规划效果图早报讯 (记者张素萍 通讯员秋明 文 图)近日,位于惠安县山霞镇东坑村的国家基准...
1966年,Pierre Fabre先生,这位有着卓越远见的药剂师将科学的严谨和植物学的热忱融合,创立欧洲药房洗...
(原标题:中国航协航空环境保护委员会成立)图:中国航协航空环境保护委员会成立为促进绿色民航建设和行...
日常生活中,垃圾无处不在,家庭公寓里的垃圾筒、街头巷尾的垃圾箱、城市郊区的垃圾场等,你也常常会发...
北极星大气网讯:大气环境质量,事关每个人的呼吸,深受人民群众关注。近年来,杭州强势推进五气共治,建...
南京长江大桥。泱波 摄中新社武汉1月8日电 (张兆松 徐金波)长江水利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兼新闻发言人王...
6月5日,温州市气象局召开温州中国气候宜居城市新闻发布会,宣布了温州于今年5月成功获得中国气候宜居城...
近日,重庆市南川区生态大观园里的各种花儿竞相绽放,吸引了鸟儿在花间闹春,使得花枝更加妖娆。图为23...
7月18日,喜马拉雅山脉的雅鲁藏布江畔,伽蓝集团自然堂CHANDO携手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在日喀则市南木林县...
华夏时报(chinatimes net cn)记者马维辉 北京报道近期有专家学者撰文指出,在当前政策下,中国可能无...
昨日,东四九条小学举行开学典礼。在屋顶生态园,环保奶奶居月茹教同学们用厨余垃圾肥料为植物上肥。新...
马道镇沙坝村食用菌示范基地,几名村民正在采摘香菇。留坝县将生态优势转换为产业发展优势,依托村级扶...
为进一步号召广大青年志愿者,凝聚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洱海保护中,进一步增强全民保护洱海的思想自觉...
位于贵州省毕节市金海湖新区小坝镇汉屯村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占地99 44亩,总投资5 5亿元,目前已完...
生态环境执法调度系统。河北省生态环境厅 供图长城网讯(记者张艺萌)日前,记者从河北省环保厅获悉,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