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正文

李钢:做公益是一种习惯

2019-04-17 09:03:28来源:大河网

 

郑州华联商厦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钢

河南商报记者杨桂芳

通讯员徐海金

在二七区,有个“温暖二七”的“公益+”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让老人们几块钱就吃到可口饭菜的小厨房、无主管楼院的管理建设、一条条老旧道路的修葺美化,还有儿童的看海愿望……这些项目都有人认领。

在这些项目的背后,有政府部门的推动,更有社区居民和辖区企业家的共同付出。郑州华联商厦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钢,就是认领公益项目者之一。

别人需要帮助就二话不说捐助

李钢的母亲张淑云是郑州华联商厦董事长,这位基层女工出身的传奇女性,特别能感受普通大众的悲欢喜乐,并将这种情感传递给企业和家人。“你看这手工制的线香,都是她(母亲)去年在残疾人士那儿买的,残疾人士做的手工包、线香、布艺制品,她看到就买,前些时候背了几大包回来送人。”李钢拿着办公室放的成盒的线香给大家看时说,用着挺好,能帮助他们(残疾人士)就行。

这种“能帮助他们就行”的想法也浸染到了李钢的日常习惯上。去年二七区慈善总会找到李钢,希望辖区企业认领一个“公益+”项目,李钢二话不说就认领了筑爱助残公益项目,帮助25名残障人士及其照顾者掌握康复知识,提供上门康复服务。“每次我给他们说做公益活动,他们总是二话不说就捐助,经常比原计划捐助得还要多。”二七区慈善总会办公室主任徐海金说,每年区里的慈善企业榜单中企业名称都会有变化,但始终不变的是郑州华联商厦。

李钢说,企业和家庭的影响让他形成了“你只管先做了就行,别考虑其他的”习惯。

不仅出钱出力,还要为公益出思路

这种习惯,有对外,也有对内。郑州华联商厦在1990年营业,距今近30年历史,是掀起中原商战的主力之一。其改制之前是国企单位,一些老员工随着年龄增大出现了因病致困、因病致贫的情况。“他们之前是我们商厦的员工,现在他们有困难,我们得想办法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企业大家庭的温暖,而且要帮得长久。”李钢说。

2015年10月16日,郑州华联商厦向郑州市慈善总会捐款50万元,成立了“郑州华联商厦慈善救助基金”,用于对特困职工救助、大病救助、助学、安老扶孤等方面的帮助,让捐助持续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目前已经有十几位员工通过该基金获得帮助。

从每年的慈善日活动到慈善项目认领,李钢从没有漏过,甚至还隔三岔五主动找辖区问。“企业几十年的文化都是这样,做公益已经是习惯了,是很自然的一件事儿,要勤问着对方有什么需要。”李钢说。

李钢表示,慈善要力所能及,根据每年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捐助,企业也会在新一年的工作安排中对慈善公益工作提前做出安排。作为慈善组织的参与者,李钢对公益慈善不但有行动,更有思路。

近期,他计划做助力大学生读书成才的活动,并计划拿出商场一块地方作为人才交流点,在培养和吸引人才上双重下力。

公益既是企业责任

也是对企业的促进

和李钢熟络的人几乎都知道他们家是一个公益世家,把做公益视为一种习惯,是自然而然的事。

这种习惯究竟从何时开始?这或许难以计算。

记者了解到,从郑州市第一个慈善日至今,无论企业遇到多大的困难,郑州华联商厦每年都向慈善机构捐款。从商厦成立至今捐款额已累计达到500万元。

1996年开始慈善事业,帮助巩义市沙渔沟乡源村修建希望小学;为荥阳市庙子乡庙子村修了公路,投入了40万元购买机器并建了大理石厂;2008年汶川地震,郑州华联商厦总共捐款捐物一百多万元,当时职工捐款就捐了两次。

“对个人而言,能帮助别人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是一种习惯,只管去做就是了。”李钢说,“对于企业而言,一个企业的责任感不仅体现在能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更要在公众困难的时候发挥影响力和号召力,贡献自身的力量,帮助解困,实现社会价值,为行业、产业乃至整个社会做出贡献。”

编辑:木易  审编:admin

版权声明:凡来源不是“公益参考消息”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公益参考消息无关。公益参考消息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联系电话400-8059-268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