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正文

从受助到助人 寒门学子奔上公益路

2019-05-20 09:32:09来源:鲁网

鲁网5月5日讯 “每次奋斗,拼来了荣耀……心中力量,不怕万万里路遥,再高远的梦呀也追得到。”5月2日清晨,当曹德友乘坐的列车驶离北京南站,这位山东政法学院传媒学院的大四学生再次戴上了耳机,聆听起《我们都是追梦人》,那一句句动人的词曲仿佛就是他的故事。

近日,从贵州大山里走出的寒门学子曹德友以我省唯一在校大学生的身份入选“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获评“勤学上进好青年”的他与众多新时代的青年榜样一道出席了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他因父亲癌症去世而立志走上公益道路,大学四年,参与数百次公益活动和无偿献血,助人无数。

2018年暑假,曹德友深入毕节市赫章县哲庄乡的学生家中,为家乡的孩子辅导功课。(受访者供图)

大学伊始丧父 他以柔弱肩膀独立自强

初见曹德友,他正利用“五一”假期修改着“仍难令自己满意”的毕业论文。这位大山里走出的寒门学子个头不高、皮肤黝黑,一口不算流利的普通话令人感到亲切,而听歌则是他自称“为数不多”的爱好。

2015年9月,作为家乡至今仍是凤毛麟角的大学生,曹德友辗转近四个小时走出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珠市乡,这里曾是因“留守儿童问题”引发全国关注的大山深处。彼时,手持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曹德友学费尚无着落,内心迷茫,但听着《海阔天空》,脚步坚定。

“我对每一位帮助过我的人心存感激,是他们一次次帮助我走过人生的黑暗时期”。在学校老师的帮助下,曹德友办理了助学贷款。然而,就在曹德友满怀信心,精心描绘着大学生活时,噩耗传来——2015年10月,刚刚步入大学不足一月的他遭遇了家庭巨变,父亲被确诊为肺癌晚期,并于两月后去世。

父亲去世,母亲体弱,尚未成年的弟弟妹妹都已辍学务工,当命运的暴风雨无情来临时,曹德友不满20岁。“那段时间,我想过辍学,但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没有办法,我只有自强。”回忆起那段“最难熬的时光”,曹德友轻声叹气。

从那时起,曹德友勤工俭学的足迹几乎遍布济南的大街小巷,餐厅服务员、汽车销售员、杂志社校对员、发单员、家教……最长的工作两个月,最短的工作一个小时,最忙碌的时候,他一天做了三份兼职。

“大学的第一个寒假,我留在济南打工,记得整个宿舍楼最后只剩我一个人了。”在曹德友的记忆中,2016年春节前的一个雪夜,他结束一天的工作骑自行车返回学校,二环东路上行人罕见,他听着任贤齐的《有梦的人》悄悄落泪。“命运确实对我不公,但我只有坚强”。

自习室常客 练就同窗眼中的“大神”

曹德友的辅导员谢娟告诉记者:“他的家庭出现变故后,我一度特别担心他,但是他却要比我想象的坚强的多,他始终充满阳光的信念,坚守心中的追求,把原本的压力变为不竭的动力。”

正如谢娟老师所言,生活的重担非但没有压垮曹德友,反倒激发了他奋发图强的“向上力”。

在同学的眼里,曹德友总是很忙,进修法学第二学位、考取各类执业证书、考研、公考……称其为山东政法学院传媒学院2015届最疯狂的“考生”或许并不为过。

“他特别坚强,虽然每个坚强的人都有个不得不坚强的理由,但是作为他四年的同学从来都没有听他抱怨过,倾诉过生活中的艰难,在我们看来他总是坚定不移、斗志昂扬的向前走着,以至于在看到他的事迹时总是会被他的不容易和他的不放弃震撼到。”谈及对大学四年同窗的印象,曹德友同班同学孔锐说道。

在山东政法学院茂陵校区大学生自主学习中心的多位安保人员眼中,这位“一看就是好学生”的男生绝对是自习室的“抢座一霸”,“去年冬天,每天一早在门口等着开门的准有他,天不亮,还那么冷,很不容易啊。”一位安保人员向记者回忆道。

“讲这句话大家可能不信,有了打工的经历,坐在自习室里奋笔疾书对我而言真得很舒服”。勤学苦练的间隙,曹德友仍旧会选择听歌来自我解压。《我的未来不是梦》《最初的梦想》……“梦想”绝对是曹德友手机歌单中的高频词汇。

而对梦想的坚持与执着也令曹德友获得了令人艳羡的职业前景:2018年5月,曹德友成为共青团中央下设网站未来网签约评论员;2018年12月,他成为所在院系唯一通过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学生;2019年至今,他先后被北京市、苏州市事业单位拟录用。

“大神,我友哥!”这样一句略带调侃的赞扬是记者从曹德友同学口中听到最多的评价。

涌泉报桑梓 假期回到大山义务支教

黔西大地,风景秀丽,夜郎古国的故事亦仍在流传,但由于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包括曹德友家乡毕节在内的部分地区仍旧是近年来贵州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外边的世界很精彩,但越是看到城市生活的丰富,我就越是能够想起家乡的大山,想到那里还有多少孩子还没有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置身教室的曹德友望向了不远处正在加速建设的济南CBD。

去年的暑假曹德友首次未在济南度过,在结束期末考试的当晚,他将“为家乡孩子们做些什么”的使命装入行囊,踏上了返乡的列车,而为节省开销,曹德友60余个小时的行程至今只购买最廉价的硬座车票。

沿途的风景很美,心中的真情更盛。曹德友告诉记者,在去年返乡支教的旅途中,《大学问》成为自己耳畔最常响起的歌声,“尤其是那两句‘我们懂得学习的理由,吸收是为了奉献,才能承先启后;成功不止付出与拥有,有承担才是最高的成就’”。

盛夏的云贵高原,见证了曹德友忙碌的身影。两个余月的暑假,曹德友同时担任毕节市赫章县哲庄乡、珠市乡多所中小学的支教老师,从矫正一个个汉字读音,到讲述“天安门远比课本上的宏伟”,再到倡导“中国梦并不遥远,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

“我并不优秀,但足够幸运”,曹德友告诉记者:“或许短暂的支教并不能给家乡的孩子们带来太多的改变,但我想用自己的故事告诉他们,只要不轻易放弃自己的梦想,大山深处的我们同样可以拥有美好的未来”。话音未落,这个在老师同学眼中异常坚强的青年,泪如雨下。

除此之外,去年至今,曹德友还在积极响应家乡的号召,担任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兼职团委副书记,为家乡的精准扶贫建言献策。“在北京的时候,我还在与老家的干部同事沟通,如何利用短视频宣传推广老家的农副产品。”谈及家乡的精准扶贫,曹德友的“好点子”不止于此。

对话

自述

记者:能否回忆一下自己参加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时的感受?

曹德友:非常激动,非常自豪。同时,我也深感自己的努力还不够,我会努力成为新时代的有为青年。

记者:最近休息的时候在听什么歌曲?

曹德友:《我们都是追梦人》,从北京回来以后我就一直在听,那句“我们都是追梦人,在今天勇敢向未来报到”唱出了我和广大青年的心声。如果有可能,我会选择在毕业晚会上演唱这首歌。

记者:面对“山东省大学生自强之星”“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等荣誉,你如何看待当年那个走出大山时的自己?

曹德友:感谢那时的贫穷与磨砺,感谢不曾放弃的梦想,感谢每一位帮助过我的人。奋斗不息,青春无悔。

师说

记者:作为曹德友大学四年成长的见证者,您如何评价自己的学生?

山东政法学院传媒学院院长蒋海升教授:

曹德友是山政传媒学院学子的杰出代表,我们为他感到骄傲。身为教师,我们有义务关注和帮助每一位青年学子成长成材。“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就要主动走近青年、倾听青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也是我们一直以来的工作方向。

山东政法学院传媒学院赵林云教授:

曹德友是一个有准备的同学,一个有目标的同学,一个有规划的同学,一个知道不断去做各种尝试的同学,一个渴望通过努力改变自己命运的同学,值得广大青年学子学习。(据山东商报)

编辑:木易  审编:admin

版权声明:凡来源不是“公益参考消息”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公益参考消息无关。公益参考消息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联系电话400-8059-268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