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正文

“牙叔,阿婆,侬垃圾分类了伐?”老租客甘做志愿者,每天2小时服务居民

2019-06-24 09:32:27来源:新浪网

每天清晨7时到9时这个时间段里,在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桂杨园小区垃圾分类的一个点位上,有这样的一位志愿者:她戴着黑框眼镜,眼含笑意,身穿绿马甲,手拿着一把火钳,正在清理垃圾,有居民来扔垃圾,她便用“洋泾浜”式上海话说着:“牙叔,阿婆,侬垃圾分类了伐?”她就是很多居民熟识的“小张”张菊荣,一位来自安徽宣城的一名外地租客,却成了垃圾分类的“带头人”。

图说:在桂杨园小区垃圾分类的一个点位上,志愿者张菊荣(前)都会为垃圾分类而忙碌。曹杨新村街道供图

闲不住的“热心肠”

今年50多岁的张菊荣阿姨,在桂杨园小区租房居住了5年,和小区居民从渐渐熟识,到如今已结下深厚情谊。不仅如此,连小区保安说起她,都连连称赞。

张菊荣看似嘻嘻哈哈的,心却很细。自从搬到这里后,她发现小区居民年岁大的住户很多,自己还算“年轻”,也就多帮衬着做点事情。除了平时去饭店做小时工外,居委会有什么需要志愿服务的活动,她有时间就一定参加。

用居民的话来说,张菊荣是个闲不住的“热心肠”:给楼下楼道门口打扫下卫生是家常便饭,下雨天排水口堵了用手疏通也不嫌脏,捡了钱包不带看的就送到派出所,大过年为了多挣些钱留下做工,却还想着大年夜里为小区保安送上暖心的年夜饭……因此,说起张菊荣,年长者都亲切地唤一声“小张”,年纪轻的都叫声,张阿姨。

报名做了志愿者

现在,张菊荣又主动报名做了桂杨园小区垃圾分类志愿者。都说外地租客对社区建设很难有归属感和认同感,对他们比较难管理,还担心这些人在垃圾分类推进工作中成为“阻力”。其实不然,尤其是张菊荣阿姨这样的外地租客。

张菊荣作为一个平凡的外来务工者,不仅积极参加居民区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还拿出自己宝贵时间,花在了每天清晨两小时的志愿服务上,这让很多居民大为感动。

图说:张菊荣(中)正在指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曹杨新村街道供图

每天早上6时多,张菊荣就要起床收拾好,随便吃点早餐后,穿上绿马甲,带上黑手套出门。由于以前出过车祸,导致腿脚不好,她会提前一点去垃圾分类点,开启新一天。

“牙叔,阿婆,侬垃圾分了伐?”张菊荣的上海话并不标准,但独具特色。居民们看到张菊荣笑呵呵的脸,往往就很配合垃圾分类工作了,甚至有居民看到张菊荣在做志愿服务,在她的带动下也报名了志愿者。

张菊荣有些自豪地说:“我们那片分得最好啦,尤其是年纪大的居民分得更好!”

一有空就背常识

其实,她也遇到过居民十分不配合工作的情况。有一次,一个居民骑着车,带着垃圾扬长而去,在几十米开外,全甩到别人的车底下了。她只能走过去,用火钳把垃圾一个一个掏出来,再进行分类,丢进垃圾桶。心里虽然很气愤,但张菊荣认为这也是难免的,多年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养成的,她相信会慢慢变好的。

生活垃圾分类到底怎么分?最易分错什么?张菊荣讲起来头头是道,“居民最容易搞错的就是这一类,比如,小区里有很多居民喜欢点外卖,但是同样外卖盒,薄的是干垃圾,厚的或者泡沫材质的是可回收垃圾;一个烟头也得细分,有只剩烟屁股的是干垃圾,没吸完的是有毒垃圾;像厨余垃圾里,大骨头因为‘难腐蚀’而且不好粉碎,被列入了干垃圾……”

她又接着说,一开始居民不可能分得都对,所以作为一名志愿者,我们不仅要告诉居民怎么分,还最好跟他们讲清楚怎么分,有利于加强记忆,进行正确的垃圾分类投放。之所以能这么熟知每一种垃圾的分类,张菊荣说,“我参加了街道组织的垃圾分类培训,回家后一有空就会背诵,不懂再查资料问别人,既然做了这份工作就必须做好。”

新民晚报记者 江跃中

编辑:木易  审编:admin

版权声明:凡来源不是“公益参考消息”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公益参考消息无关。公益参考消息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联系电话400-8059-268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