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工作 > 正文

北京市多措并举打造首都社会工作者亮眼名片

2019-03-18 16:12:06来源:社工中国网

北京社工服务队赴云南鲁甸地震灾区开展学校社工援助服务

开展社会工作精准救助项目

开展寻找首都最美社工活动

开展“三社联动”社会工作专业服务项目

北京市32家社工服务机构赴内蒙古、河北开展牵手帮扶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提高社会工作的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进一步传播社工理念、展示社工成效,民政部定于2019年3月18日至24日,开展“追梦新征程,社工在行动”社会工作主题宣传活动。按照统一部署,本市也将同期启动北京市第四届社会工作宣传周活动。

近年来,本市坚持“党管人才”,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纳入首都人才发展战略,建立由市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具体负责,各相关部门以及市级“枢纽型”社会组织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社会工作人才体制机制,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首都特色、北京特点的发展模式。

参与社区治理、提供家庭综合服务、心理服务介入棚改、精神慰藉温暖独居老人……如今,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都能够看到社会工作者的身影,“首都社工”这张名片已经在社会服务中越来越亮眼。这离不开多年来本市在政策保障、人才培养、专业引领等方面,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所提供的多维度支持。

在第四届社会工作宣传周期间,本市将围绕社会工作知识普及、成果展示、氛围营造等方面,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进一步动员广大社会工作者们在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行业中更好发挥作用,也让市民能够更多地了解活跃在大家身边的这群“暖心人”。

完善政策体系 明确发展方向

科学完善的体制机制是推动首都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的根本保证。2007年以来,本市先后出台《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首都中长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关于首善之区社会工作人才发展工程的实施意见》及包括《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在内的北京市社会建设“1+4”等文件,明确了首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发展方向。

配套制定社会工作者登记、继续教育等文件,规范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证书登记和继续教育工作,陆续出台岗位开发设置与人才激励保障、社会工作参与精准救助等三十余项政策,逐步建立起培养、评价、使用、激励的社会工作人才发展政策和制度体系。

坚持专业引领 提升职业能力

多年来,本市注重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和典型培育,促进社会工作人才素质的不断提升。经过多年探索实践,本市形成了具有首都特色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培训体系。组织实施了包括万名“乡土社工”示范培训、社会工作者骨干实务培训、社会治理高级人才培训、社会工作督导人才培训等在内的多层次多领域培训计划。十年来,累计培训10万余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本市还与相关高校合作开展专业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培养,选派优秀基层社会工作者进修社会工作课程,为开展专业社会工作储备高素质人才。实施“大学生社工计划”,先后选聘5434名本科及以上学历应届高校毕业生和合同期满大学生“村官”到社区工作,充实了社区工作者队伍。将网络课程培训和实务实习实训纳入继续教育形式,确保继续教育参训率达到100%。目前全市持证社会工作者达到32296人,全市常住人口每万人拥有社工师14.88人,位居全国首位。

连续组织三批北京市专业社会工作领军人才选拔活动,遴选出56名专业社会工作领军人才,连续开展六届“寻找首都最美社工”评选活动,评选出64名首都最美社工、236名首都优秀社工、20个首都优秀社工团队,通过这些活动,涌现出了一大批百姓身边的优秀社工代表,推动形成尊重社会工作人才的浓厚社会氛围。

组织“三社联动”激发服务活力

自2013年起,本市启动“三社联动”机制建设,加快推动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的服务机制建设。自2010年起, 实施专业社会工作创新项目,按照一街一社工的标准,累计购买1156个社工岗位;实施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督导项目,覆盖全市270个社区;扶持新建118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近三年来,共投入资金4900万在全市16区240个街乡开展1700余个社会工作服务项目。

通过实践探索,“三社联动”将社会工作理念、方法、技巧植入社区服务,促进了专业社会工作与社区服务的深度融合,通过开展心理疏导、社区照料、社区融合等服务,有效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能力,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政府购买服务 搭建发展平台

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是吸纳社会工作人才的重要载体,是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重要阵地。

2010年以来,本市加快推动社会工作服务组织建设,培育了以北京社工协会为引领的17家行业组织、624家社工服务机构。加大政策扶持和政府购买服务力度,从2010年起,全市累计投入7055万元,购买社会工作岗位1885个。

近年来,北京市的社会工作服务从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区建设领域拓展到了精神卫生、残障复康、职工帮扶、司法矫正、纠纷调解、心理疏导等20多个领域,积极参与城市疏解整治、乡村治理、社会融合等重点工作,在加强民生保障、创新社会治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待遇能力“双提高”留住人才

创新社区治理,关键要靠一支坚强有力的基层社区工作者队伍。

为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本市一直把社区工作者队伍作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十年五次大幅度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 2018年社区工作者工资待遇整体水平达到本市职工的平均工资标准。调整后,社区工作者年人均应发工资达到10万元,月人均应发工资增长约3000元。

在提高待遇的同时,为进一步规范社工队伍管理,提高素质能力,本市同步修订并印发了《北京市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提出社区工作者坚持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方向,纳入社会工作者职业序列;明确了社区工作者服务居民的职责要求,提出要不间断、全响应服务社区居民,进一步强化了社区工作者服务居民群众、融入居民群众之中的根本工作取向。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社区工作者3.69万人,平均年龄39.7岁,92.4%具有大专以上学历,31.5%取得国家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形成了梯次明显、结构合理的人才体系。

深化区域联动 助力协同发展

加强区域社会工作人才合作交流,促进各地社会工作战略协同、服务融合、人才互动。

为响应民政部社会工作助力精准扶贫的号召,2018年本市启动实施“牵手计划”,选派32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64名专业社工赴内蒙古、河北等贫困地区开展一对一牵手帮扶,累计在140个乡镇街道,105个社区(村)开展服务,培养当地社会工作者1132人,孵化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社区社会组织30家,培育扶植社会组织62家,争取配套资金1243万元,直接受益近6万人次。

加强京津冀一体化社会工作协同发展,北京、天津、河北三地民政部门签订《京津冀社会工作协同发展框架协议》,建立沟通协调工作机制。连续多年为新疆和田地区开展社会工作专业轮训,培训当地社会工作者4600多人次;组织“北京社工服务队”赴云南省鲁甸地震灾区开展社会工作服务,动员全市力量筹集520万元资金,服务师生万余人次。

北京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大事记

●2007年12月,北京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是本市首个关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政策文件。

●2008年2月,北京市人事局、市社会办、市民政局联合下发《关于贯彻执行〈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的通知》,就落实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及职业水平考试工作作出规定。

●2008年6月,全国举行首次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本市有2954人获得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

●2008年9月,北京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试行)》,该办法就社区工作者的范围职责、选任招录、待遇管理等方面作出规定。

●2009年1月,北京市人事局、市民政局联合印发《北京市民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规范民政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管理。

●2009年7月,北京市民政局印发《关于贯彻落实民政部〈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登记办法〉的实施意见》。2014年3月,对该办法进行修订,进一步规范全市社会工作者登记工作。

●2009年北京市开始实施“大学生社工计划”。2009、2010两年,全市共选聘5434名本科及以上学历应届高校毕业生和合同期满大学生“村官”到社区工作。

●2010年7月,北京市社会办、市人力社保局、市财政局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社区工作者待遇的通知》,按照原则上不低于所在区县执行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不含教师)水平,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水平。

●2010年11月,北京市民政局印发《北京市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实施办法》。2014年3月3日,对该办法进行修订,丰富了社会工作者参加继续教育的模式。

●2011年,北京市委社会工委与北京城市学院开展“社区工作者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

●2012年,北京市民政局印发《关于确定首批市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单位的通知》,在全市开展首批市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

●2012年3月,北京市委组织部、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和市人力社保局联合印发《首都中长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的通知》。

●2012年7月,北京市民政局、市人力社保局联合印发《<北京市社区工作者考核评议办法>的通知》,规范社区工作者队伍考核评价管理。

●2012年8月,北京市启动“寻找最美社工”评选活动。

●2012年,北京市启动“北京市万名社区工作者培训计划”,对全市社区工作者进行全员轮训。

●2013年开始,北京市连续六年举办“北京市高级社会工作管理服务人才培训班”,以“请进来”的方式,邀请境内外专家学者来京授课。

●2014年,北京市征集并确定了“北京社会工作者”徽章、徽标。

●2015年,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社会办会同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社区工作者待遇有关事项的补充通知》,明确从2016年开始,社区工作者总体待遇水平原则上按照不低于上一年度本市职工平均工资的70%标准确定。

●2015年12月,北京市民政局印发《关于加快“三社联动”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意见》。

●2016年5月,北京、天津、河北三地民政部门联合举办首届京津冀社会工作协同发展研讨会,签订《京津冀社会工作协同发展框架协议》。

●2017年1月,北京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印发《关于社会工作参与精准救助的实施意见》,这是全国首个省市级社会工作助力精准救助的政策文件。

●2017年11月,北京市民政局、市委组织部、市委社会工委、市财政局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设置与人才激励保障的实施意见》。

●2018年4月,北京市委组织部、市委社会工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北京市社区工作者工资待遇的实施办法(2018年修订)〉的通知》,明确社区工作者总体待遇平均水平,原则上按照不低于上一年度本市职工平均工资的100%标准确定。

●2018年9月,北京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北京市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的通知》,对2008年《北京市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试行)》进行修订。

编辑:JUNYU  审编:admin

版权声明:凡来源不是“公益参考消息”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公益参考消息无关。公益参考消息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联系电话400-8059-268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