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工作 > 正文

一名社工家属眼中的社工扶贫

2019-04-24 16:27:18来源:社工中国网

2018年12月1日,一个很普通的周六,我在家休息,妻子却要去加班。这不是她第一次加班,我们全家人早已习以为常。

妻子服务于湖北省孝昌县丰山镇“三留守”人员脱贫攻坚社会工作服务示范项目,是一名驻地项目社会工作者。她每天忙忙碌碌,早晚往返于家和项目地之间,疏于照顾家人。这次,我一方面是因为陪伴,另一方面是缘于好奇,就想去她工作的地方看看她究竟在农村忙些什么。

我们来到了丰山镇的项目实施地丰新村,妻子对项目如数家珍。据她介绍,此项目是湖北省民政厅扶持的“爱满荆楚”脱贫攻坚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孝昌县丰山镇是该项目实施地之一,以“三留守”人员为服务对象。今天趁着周末,孩子们休息,项目实施地开展针对留守老人与留守儿童的“祖孙同乐”小组服务活动。我决定近水楼台先得月,去当一回活动志愿者,近距离地接触这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三留守”群体。

镜头下的小组活动

初冬的早上8点钟,寒意袭人,雾霭沉沉,天似乎还没有完全亮。在我印象中,这个季节这个时间点,大多数城里的孩子正在酣睡,但此刻的丰新村村委会的社工活动室已陆陆续续有不少孩子牵着爷爷奶奶在此等候。这些孩子当中,有的看似六七岁,羞羞答答地不停地用手将厚厚的绒衣衣角卷起又摊开,摊开又卷起,靠在爷爷奶奶的腿上,时而用余光扫一眼我这个陌生的外来人。有的孩子略大一点,十来岁的样子,他们或嬉戏,或期待,或拉着爷爷奶奶的手在耳语。他们对我的妻子很熟悉,甜甜地笑着叫“阿姨”,有的还调皮地来跟阿姨疯闹一番,不停地向阿姨打听今天的活动内容是什么,有什么样的奖品发放……他们的欢喜雀跃,令我也满怀期待。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工作,社会工作人员开始按计划分头行动。他们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先是将参与活动的人员进行了分工,安排参与活动的人员在各自的位置就坐,讲解了游戏规则。年龄稍大的孩子分在一组,年龄较小的孩子分在另一组,在规定的时间内爷爷奶奶与孙子孙女共同完成一件手工创意DIY作品。这是电视上少儿频道经常播放的一种创意手偶游戏,考验参与者的动手与动脑能力,需要祖孙之间密切配合,共同完成。

根据游戏规则,参与者不仅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手偶作品,还要给作品赋予生命,给作品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并讲一个有关作品的故事。年龄大的孩子们讲故事的时间是3-5分钟,年龄小的孩子们讲故事的时间是1-2分钟。

爷爷奶奶在配合过程中显得较为笨拙,可能是年纪大,以前没有接触过这种新鲜玩意儿,既想帮忙,又帮了倒忙,笑着给孩子们打打下手。孩子们拼好图形,老人们做助手,帮忙给拼好的翅膀或腿脚粘上双面胶。

我被安排为活动拍照。透过我的镜头,可以看到孩子们的表现各有不同:少数孩子欢声笑语不断,讲的故事有情节和丰富的想象。大多数孩子则比较胆怯,羞于表达。我的妻子和阳光社工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一起,微笑鼓励,耐心引导那些害羞的孩子走上台去,勇敢表达自己。

妻子告诉我,此次“祖孙同乐”小组活动就是针对农村留守老人隔代抚养,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不当导致的留守儿童行为偏差问题进行的专业教育服务。她和其他工作人员一起,通过小组活动,引导留守老人运用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改善留守儿童教育环境,改善留守儿童不良心理和行为。

扶贫不仅是扶物质,更要扶精神

这次做志愿者的经历,让我走近农村“三留守”人群,也有了深深的触动:扶贫不能只落脚在物质上或经济上!与以往相比,如今农村无劳动能力的老人与孩子都能吃得饱穿得暖,国家在精准扶贫方面花了大气力,收效是显而易见的。在广袤的农村大地,贫困可能更多地体现在精神和文化上。

在乡村留守的下一代和老一代,往往成为被遗忘的群体。他们很少能与城市的同龄人一样,参加多姿多彩的娱乐活动,接受先进文化思想教育。他们的世界很狭小,他们的圈子显得很单调,他们每天面对的是黄土地和几个熟得不能再熟的老邻居,对于新生事物就显得有点手足无措,无所适从,过于拘谨和怯懦。他们在众人面前尤其自卑,不敢面对他人说出自已内心真实的想法。

我知道,让这些长期生活在农村的留守人群畅开心扉,大胆表现自己,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通过这种“祖孙同乐”小组活动,能让同一个乡村的熟人共同参与进来,释放各自的热情,展示自己的成果。在互动的过程中,也能让祖辈与孙辈同时感受到被需要、被重视,获得社会的认同感,让乡村孩子更有表现自我的热情,进而增强自信。

中国特色的“留守”,使农村实际生活人口结构性失衡,引发了农村家庭的稳定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村社区的和谐、稳定和发展,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只有精神上脱贫、文化上脱贫,农村贫困人群才更有激情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才能自信满满地去实现自身的理想。

破解农村留守家庭的“留守”之痛,缓解地方政府脱贫攻坚压力,需要通过链接资源,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为农村留守人员提供各种公益互助服务,提高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促进农村留守人员身心健康这项重任就责无旁贷地落在了基层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肩上。

此类精神扶贫更胜于经济与物质扶贫!虽然在偌大的中国农村,精神扶贫还任重道远,但自从当了一次脱贫攻坚社会工作服务的志愿者,我进一步了解了农村社会工作的迫切性与重要性,也能理解我的妻子作为一名农村基层社会工作者的不易与艰辛。但愿更多的机构和组织来关心和扶持农村的精神脱贫,但愿这种扶贫不要停留在口号上,但愿这样的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不仅仅一两年的短期行为,精神与文化扶贫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持久的坚持!

我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农村社会工作,都来关注“三留守”人员的真正需求,让大爱在荆楚大地流光溢彩,让精神之花在农村留守人员心中常开不败。

(执笔人:冯俊勇)

编辑:JUNYU  审编:admin

版权声明:凡来源不是“公益参考消息”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公益参考消息无关。公益参考消息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联系电话400-8059-268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