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让老人再度年轻 杭州养老院的“幸福感”和“时髦事”

2019-01-24 15:45:44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杭州1月24日消息(记者傅炜如 曹文君)当你老了,会如何养老?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突出,逐渐步入老年行列的独生子女父母的增多,养老问题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几年,去养老院养老,成为了杭州老年圈的“时髦”事。春节临近,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表示更愿意待在养老院过年了。

“在老底子的思想里,老年人去养老院都是子女不孝。这句话放到现在就不对了,我们住在养老院很温暖,每天开开心心的,哪里不好了?”住在杭州金色年华养老院的77岁老人赵奋英,为养老院喊起了“不公”。

观看新春联欢会的老年人们(央广网记者 傅炜如 摄)

养老机构在不少人的印象里依旧是敬老院、福利院,一个个房间像医院的病房一字排开,垂暮老人躺在床上无聊地打盹。但是,在杭州的几家养老院,记者感受到的是满满的活力和家的幸福感。

据杭州市民政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杭州全市域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达167.18万人,占总人口的22.16%。高于全国(17.3%)、全省(18.9%)的平均水平,老龄化形势严峻。选择去机构养老,成了不少老年人的自主选择。

老人写福字图(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养老院如何吸引老年人?养老院的晚年生活是什么样?记者在杭州的几家养老院找到了答案。

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步入老年

基础设施成选养老院的首选条件

问起为何选择住进养老院,老人们的回答中都离不开子女。“子女们平时工作忙,我们年纪大了住在家里他们不放心。养老院都有照顾,设施也好,他们不用每天跑过来看我们了。”老人赵奋英告诉记者。

老人吴云为养老院写了诗,送给养老院工作人员(央广网记者 傅炜如 摄)

如今,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已步入老年。四个老人、一对夫妇、一个孩子的“421”家庭结构已相当普遍。子女力不从心,老人也逐渐理解养儿不再有那么强的防老保障,越来越多的老人自己主动跑来参观并选择入住。

养老院的基础设施是老年人及其子女看中的首要条件。在金色年华养老院,通过风雨连廊走进居家生活区,客厅、卧室、阳台、厨房,独门独户,家中有的场景这里都有,此外还有原来家中没有的适老化设施和24小时配套管家服务。

杭州和睦老人公寓老人的房间(央广网记者 傅炜如 摄)

数据显示,2017年,全杭州市域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26.9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6.13%,;失能、半失能老人9.33万人,占老年人口的5.58%。如今,很多养老院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更多差异化、专业化的服务。

杭州和睦老人公寓里,住的大部分都是平均年龄在83岁左右的失能失智老人,他们对这些特殊的老人提供了更专业的照料。负责人赵杰介绍,公寓每个房间都设有中心供氧系统、电子呼叫系统、护理床等,还配备了专业的护理人员为老人提供24小时全托护理服务。以及专职营养师,针对特殊需求的搭配专供饮食。“我们会对入院老人进行特长爱好等方面的专业评估,建立完整的入院档案,这样更有针对性。”

阳光家园活动室(央广网记者 傅炜如 摄)

和睦老人公寓位于杭州拱墅区,周边社区需要被照顾的老人数量大,和睦公寓也会提供短期照料服务。“对社区高龄、独居、空巢老人,我们也会把暖心服务送到家,欢迎他们来这里娱乐。”赵杰说。

让胡燕萍印象深刻的是,近几年,原本的活力老人渐渐成为高龄老人,他们的手脚不再利索,头脑也不再清楚。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生活轨迹呈现出“居家—护理—医院”的流向。为此,养老院都配备了综合医院,形成居养、助养、护养为一体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

养老院有27个兴趣小组

“文化养老”让老年人获得晚年幸福感

新春联欢会表演京剧旗袍秀(央广网记者 傅炜如 摄)

记者来到杭州金色年华金家岭退休生活中心时,正好赶上了一年一度的新春联欢会,不少老年人正兴致勃勃地彩排着节目。86岁的老人张玲婴,一早穿上了红色毛衣,化好了妆,准备上台合唱京剧《卜算子·咏梅》。今年的联欢会上,13个节目中有近一半都是园区老年住户自排自演的。京剧旗袍秀、乐器演奏、越剧表演……台下的老人们看得有滋有味。

金色年华金家岭退休生活中心副主任胡燕萍告诉记者,园区内举行这样的联欢会不在少数,像集体生日派对、金银婚庆典等,让老年人在晚年感受到关怀。“表演节目也难不倒老人,平时他们就在参加各种兴趣班,水平相当专业。”胡燕萍说。

张玲婴老人上台合唱京戏(央广网记者 傅炜如 摄)

儿子在国外的独居老人张玲婴,住在园区三室两厅的公寓里。家里摆放着一架钢琴,采访时,她还向记者演奏了一曲《梁祝》。这位86岁的老人,看起来满满的精神气。“我住到了这里后,每天都很忙,要参加各种兴趣班,逢年过节都和邻里老人聚会吃饭。我最喜欢这里的是文化氛围,老人们之间的共同话题也多,不会感觉到孤单了。”张玲婴说。

据胡燕萍介绍,如今养老院有35项文化娱乐活动,27个兴趣小组,为园区老人提供了22处公共活动场所。包括老年人们喜欢的书法、绘画、京戏、门球等,还开展了一些特色班,例如智能手机学习班、电脑培训班,让老年人也能跟上年轻人的“步伐”。

吴云夫妇的房间内挂着自己的书画作品(央广网记者 傅炜如 摄)

配套的文化娱乐设备几乎是养老院的标配。在杭州滨江阳光家园养老院,记者见到了多功能厅、电影放映厅、台球室、电脑教室、棋牌室、形体房等配套活动室,墙上展示着老人们的书法字画和手工艺品。电影放映厅的墙上写着老年人想要看的电影,根据老人们的需求,定期放映。健康自理区每层楼的北面也配备了书画室、棋牌室、健康膳食间等,更方便了老人日常活动。

兴趣小组的老师哪里来?根本不用愁,园区内的老人都能发挥余热。阳光家园墙上的很多字画,都是出自90岁老人吴云之手,他与86岁的老伴住进来后,分别组建了书画组和歌咏组,经常组织园内老人唱歌画画。“老人们每天在一起搞活动聊天,也很热闹。”吴云说。

阳光家园书画室(央广网记者 傅炜如 摄)

胡燕萍告诉记者,老年人保持活力的秘诀之一就是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他们倡导的就是“文化养老”,注重老年人的心理文化建设与精神感官的享受。“我们关心老年人,更关心他们晚年存在的幸福感,试图以‘文化养老’的形式,为老人创造高品质的精神养老氛围,让老人能够更快乐地享受生活。”

临近春节,张玲婴一早在园区里订好了年夜饭,远在美国的儿子一家也特地飞回来,陪她一起在养老院过年。“我行动不方便,子女接送也麻烦,这里环境好,过年很热闹。”张玲婴说。

年轻志愿者住进养老院

自发关注社会老年群体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自己的父母老了如何养老,未来自己的老年生活是啥样?如今,许多独生子女开始自发地关注老年群体。在滨江阳光家园养老院,经常能见到一群年轻志愿者的身影,他们的家就在这里。

阳光家园目前住着14位年轻人,这些年轻人大多是90后的独生子女,来自安徽、湖南等地。有的在企业里做行政工作,有的搞IT,也有的自己开书画工作室。

张玲婴老人在家里弹奏钢琴(央广网记者 傅炜如 摄)

2017年底,滨江推出“陪伴是最长情告白”项目,年轻人每个月只要付较低的租金就能住进养老院,但每个月都要参加养老院里的助老志愿服务,可以是过节时办文艺晚会,陪老人散散步,教老人怎么用时髦的手机客户端,每月助老志愿服务总时间不少于20小时。对年轻人的要求主要是看对老人有没有爱心,工作忙不忙,是否能保证有时间“陪伴”老人。

志愿者杨云海在给老人们上书画课(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29岁的杨云海是2018年7月住进来的,他和朋友合伙在滨江办了一个少儿艺术工作室,教小朋友们国画和书法。空余时间教老年人书画,一直是他的心愿。现在在养老院,杨云海每周三上午都会给老人们开设书画课,空余时间还经常会陪老人说说话,与老人一起打打球。

阳光家园社工部主任王恺也表示:“老人最怕的就是孤独,希望能有人陪他们聊天。”年轻人的参与,可以给为老服务增添很多不同元素,并给他们带去活力。

老人有了新朋友后,能在年轻人引导下接触到许多新鲜事物,不仅心灵上得到了慰藉,心态也能跟着变年轻了。

志愿者单婷婷给老年人上英语课(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91年的山东姑娘单婷婷是一名硬件工程师,在养老院她是老人们的英语老师。“老年人渴望接受年轻人的新鲜事物,他们记忆力不好,我通过轻松的方式教老年人学英语,比如教他们唱《Happy New Year》歌,很多老人觉得很新鲜,学会了还想在新年晚会上表演呢。”单婷婷告诉记者。

这样的志愿服务,获益者不仅是老年人,年轻志愿者也有自己的感悟。杨云海在他朋友圈写道:“与长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老年人丰富的生活阅历和为人处世经验,也能给我们提供助力。”杨云海说。

在单婷婷看来,与老年人接触时间久了,对待家人的心态也转变了,她更愿意与父母、家里的老人交流,花时间陪伴他们。她觉得这份志愿工作的意义,更多地是为社会竖起一面旗帜,在养老压力下,呼吁社会上的年轻人多关注老年群体。

如今,老年人的赡养不能仅停留在满足物质养老的阶段,更精细化和人性化的服务成为需求导向,“年轻人住进养老院”就是一次全新的探索。

编辑:木易  审编:admin

版权声明:凡来源不是“公益参考消息”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公益参考消息无关。公益参考消息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联系电话400-8059-268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