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00后”对公益有怎样的认知 三位大学生用行动告诉你

2019-03-05 09:07:10来源:重庆日报

李金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受访者供图)    

3月5日,是第56个“学雷锋纪念日”,也是和“公益”相关的日子。今年,我们把目光投向刚成年的“00后”。重庆日报记者通过发放问卷以及随机采访的方式,收集了“00后”对公益的看法和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他们中有人常年活跃在志愿服务第一线,有的只是公益“菜鸟”,但绝大多数“00后”都渴望能与公益同行、一起成长,“00后”已经成为社会公益服务的新力量。

调查》》

“00后”对公益有怎样的认知

“00后”,是人们对于2000年及以后出生的孩子的昵称,第一批“00后”已经成年,大都进入大学校园开启新生活。都说做公益不分早晚,做公益不分大小,做公益不分先后,做公益更不分年龄,那么,“00后”们对此有着怎样的认知呢?

对公益保持一颗平常心

“公益并非是一个伟大的词汇,从事公益的人也并不是什么伟大的人。这只是一种社会责任,本来是不可推卸的,却一昧被人忽视。”

这是调查中一位18岁男孩对公益的理解,很难想象“00后”也能说出这样的“大道理”。

在不少“00后”看来,公益本身就是生活中很平常的事情:帮忙摆放好倒在地上的共享单车,参与一次问卷调查,清除社区里的“牛皮癣”小广告,给困境中的人捐资筹款……

他们并不觉得非要去到某一特定场合做几件好事或是成为一名志愿者才叫做公益。当然,他们会支持和鼓励多参加公益活动,认为自己虽然年龄小,但也能尽微薄力量对社会作出哪怕一点小小的改变。

对公益保持一颗好奇心

“你知道雷锋吗?”

“我当然知道,从小学课本里就认识了这位英雄人物,我就是一个‘小雷锋’。”

19岁的男孩是一名志愿者,调查中,他把自己比作“小雷锋”,丝毫不掩饰身上的那股自豪感。因为在做公益的过程中,很多“00后”都是发自内心感到快乐,也找到了成为“雷锋”的认同感。

不少“00后”表示,最初接触公益或看到别人做公益,会有很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随着参与公益活动次数的增多,“00后”惊奇地发现,自己一开始做的决定是完全正确的。

帮助别人,自己开心;认识了新的朋友,分享了喜悦;提升自己,实现了人生价值……在做公益的过程中,“00后”感受到助人与自助的最大快乐,他们认为,如果只是把做公益当做完成学分,根本体会不到乐趣,还有人说:“看到受助者的微笑,一切都是值得的。”

对公益保持一颗敬畏心

成为一名志愿者需要具备哪些素质?纵观调查结果,“00后”们给出的答案总结起来就是:爱心、责任、奉献。

他们很清楚,公益行为不是说说笑笑、打打闹闹,在他们心里,公益是一件神圣的事情,要有一颗敬畏之心。

“我常常看电影里面的那些超级英雄,只要有人遇到困难需要帮助,他们一定会第一时间出现。那志愿者不也是这样吗?”一位18岁的女孩如是说,在她周围有不同种类的志愿服务,许许多多的人,因为爱心、责任、奉献而成为志愿者。

不管是否做过公益、是否当过志愿者,这些“00后”都有一份期盼:在自己碰到困难时有人帮忙,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

人物》》

三位“00后”志愿者的公益实践

■“00后”做公益,做成了什么样子?重庆日报记者对三位“00后”志愿者的公益实践进行了采访。

他志愿服务时间累计达985小时 正在筹建一支志愿服务队

这两天,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的大一学生李金忙着筹备“3·5雷锋日”的动员会,这个运动会的内容包括用爱心诠释新时代的雷锋精神,以及在全校范围内发起回收废品的活动。

其实,李金还有一点小私心。他希望借此机会,在系里面成立专业社工志愿服务队,他当带头人,到时废品回收所得经费,一半用于购买学习用具捐赠给贫困山区儿童,一半用作组建这支志愿服务队的启动资金。

李金今年19岁,但已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志愿者了。他从12岁开始便在老家四川彭州做公益,至今参与了40多项志愿服务活动,服务时间累计985个小时。他说,自己曾接受了社会各界的很多帮助,靠着一份感恩之心,他做起了公益,选择了社工专业,大学毕业后还要成为一名社会工作者。

问他为何要在学校成立志愿服务队,李金表达了自己的雄心壮志——想成为“00后”在公益领域的领头人。

“外界常有一种声音,‘00后’上大学了、登上舞台了,但却沉迷游戏、K歌、追星等,一副碌碌无为的样子。”李金说,必须要改变这种偏见,“00后”这股力量也是时候该崛起了,做公益就是最好的选择。

从大一上学期开始,李金就在寻找志同道合的小伙伴,谋划组建志愿服务队的大事,并提出了“用爱心点燃爱心,用生命影响生命”的服务宗旨。他说,要用属于“00后”的微薄力量去改变世界,只要一点一滴的善行累积,就能让社会变得更美好。

“3·5雷锋日”活动只是李金的一次“试水”,他还有更长远的计划:成立一家社会企业,帮助有创业梦想的同学一边创业一边做志愿服务。

“一个人会走得很快,一群人会走得很远。”这是李金的座右铭,他一直认为,每一个人来到世界上,都应该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而自己要想走得更远,就得有“野心”,带头把“00后”公益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三月三日,沙坪坝区三峡广场,韩雪和同伴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记者 崔力 摄

她为帮助特殊的受助者 业余时间自学手语 

3月2日,重庆大学“唯爱有心”志愿者服务队的志愿者韩雪和伙伴们一起,来到了石柱县特殊教育学校,带着提前准备好的“雷锋精神”知识小漫画和舞蹈,韩雪与孩子们进行了有趣而温暖的互动。

离开学校后,韩雪又走访了特殊学生家庭。在一位13岁小男孩的家中,通过多次试探接触和语言安慰,小男孩才肯开口。

“这个小男孩与他的奶奶相依为命,我们去的时候他独自在家,一进门就表现出了害怕和抗拒。”韩雪说,等奶奶回家后,小男孩才慢慢走出来跟大家说话,接受了志愿者送去的礼物。

此次石柱之行,韩雪感触很深。19岁的她此前也曾参加过春运等志愿服务,但这是她第一次走进山区,走进特殊儿童的家里。

“我们生活在城市里,每天无忧无虑,从不知道在遥远的大山里还有这样一群需要关爱的小朋友。”韩雪说,这些孩子缺乏关注,生活也很拮据,一直活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从心底里流露出对外界的恐惧。“因此就更需要有爱心的哥哥姐姐、叔叔阿姨去帮助他们走出来,看看外面世界的美好和光明。”

韩雪是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播音与主持专业大一学生,从石柱回来后,周末两天,除了参加志愿者服务队的活动,她把自己“关”进了图书馆和自习室,查阅学习手语的书籍和社工专业资料。她说,接下来打算向手语老师学习手语知识,这样就能和特殊儿童更亲近了。

韩雪一直觉得,自己不能改变整个世界,但可以改变一小部分,更何况这一小部分对于那个特殊的受助者是有意义的。

徐辰到幼儿园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受访者供图)

他把操作步骤画成图 教会82岁老奶奶使用微信

“小徐同学,过年好,祝你阖家幸福。”

“小徐同学,新学期开始了,希望你学业进步,更上一层楼。”

这是82岁的退休教师李奶奶发给19岁的徐辰的微信。如果不是徐辰,李奶奶可能还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更不知道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已经变得如此快捷、顺畅。

徐辰是西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他和李奶奶是在去年11月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的老年微课堂上认识的。

“我参加这个志愿服务活动是想着锻炼自己,丰富一下课余生活。”徐辰回忆,第一次活动时,李奶奶就找到自己帮她下载微信,但李奶奶不是使用的智能手机,只好作罢。

过了一周,徐辰第二次来到活动现场,李奶奶一把抓住他,掏出了新买的智能手机。徐辰也提前做好了准备,拿出自己的手机打开微信操作起来,一遍一遍地跟李奶奶讲如何聊天、打字、发语音等等。

担心李奶奶记不住,徐辰还拿出纸和笔,把每一个步骤写了下来,一些图标也画出来,方便老人查看。

这一次,徐辰用了将近两个钟头,教会了李奶奶使用微信聊天。等到第三次活动时,李奶奶已经能熟练地发送语音、拨打视频电话了。

“我知道她平时跟儿子住一起,但儿子工作忙很少在家,她很孤独。”徐辰说,李奶奶是学校的退休教师,她的大半辈子都奉献给了学生,自己没有理由不去帮助她。

学会新事物的李奶奶常常会给徐辰发微信,每当收到她传来的文字和语音时,徐辰打心底里感到开心,每次都会跟奶奶聊上一阵,“这是我做志愿服务最大的收获。”

建议》》

大学生公益活动怎么搞,听听专业人士的建议

随着“人人公益”理念的深入人心,公益活动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00后”。那么该如何更好地助力大学生志愿公益服务工作?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教师李飞虎,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带头人。他坦言,首先应该积极拓展大学生志愿公益服务的空间和渠道,比如学校可以利用传统节假日、重大事件等契机,开展关爱老人、关爱留守儿童等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同时,建立社会化推动平台,比如探索成立大学生志愿服务联合会,加强与社会各界志愿服务组织的沟通联系,整合和壮大大学生志愿服务力量,解决大学生参加志愿公益服务活动的供需矛盾。

此外,为推动大学生志愿公益服务事业有序发展,需进一步规范大学生志愿公益服务管理,建立大学生志愿公益服务制度。

“一方面,进一步加大对学生社团、志愿者联合会等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建设的支持力度,尤其是财政支持的力度。另一方面,将志愿公益服务纳入学校教育,形成大学生志愿公益服务置换学分制度,合理引导大学生志愿者积极参与社会志愿公益服务,允许大学生志愿公益服务者将志愿公益服务的学时置换相应的学分,以此构建大学生志愿公益服务长效机制。”李飞虎说。

而在西南大学副教授、西南大学志愿服务与社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周林波看来,当前,青年公益志愿服务的参与者日益年轻化,“00后”已成为公益服务的生力军。对于提升这一群体参与公益志愿服务动机,提升服务社会能力,应当创新设计时尚的公益志愿产品,吸引青年志愿者积极参与。

“志愿服务的信息化是吸引青年志愿者参与服务的时尚动机之一。”周林波介绍到,如当前的技术公益的广泛提倡,由此衍生的“互联网+志愿服务”,如智慧公益、腾讯99公益、阿里网络文明志愿者等时尚元素,已经同青年志愿服务紧密联结在一起,也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投入其中。

同时,周林波认为,当下的“互联网+”为志愿服务开辟了新领域,然而,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再深度融合到志愿服务领域之中,以盘活潜在的志愿服务资源,拓宽志愿服务范围,从而推动志愿服务多元化发展。

重庆日报记者 李幸 杨铌紫

编辑:木易  审编:admin

版权声明:凡来源不是“公益参考消息”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公益参考消息无关。公益参考消息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联系电话400-8059-268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