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活动 > 正文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官方主导转向人人参与 大爱广东引领慈善风尚

2018-11-22 09:00:46来源:金羊网

七月七日,广州北京路步行街举行公益慈善嘉年华活动 视觉中国供图

1993年, 广州第二届教育基金“百万行”共筹得人民币1亿元 叶健强 蔡惠中 摄

箴言簿

“仁义忠信,乐善不倦”。中国人民历来重友谊、负责任、讲信义,中华文化历来具有扶贫济困、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

——2015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

金羊网记者 李妹妍

春天的故事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说起。改革开放的春风为广东大地带来了经济上的新活力,也催生了社会慈善事业的种子。

向阳花木易为春。凭借毗邻港澳及身为侨乡的优势,广东拉开社会捐助的序幕。1981年4月,李嘉诚先生向汕头大学筹委会汇出了首笔捐款3000万港元;1984年11月,霍英东先生为中山大学捐资3700万港元兴建体育馆……活跃的华侨资本引领着回乡捐办公益慈善事业的潮流。在海外侨胞、港澳同胞捐助的同时,公益慈善的理念在广东破土而出:1983年,广州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成立;1987年,广州市开通了全国第一条志愿者服务热线;1989年,全国第一个义工组织在深圳率先成立……

在零起步的阶段,慈善救济活动在广东各级政府的主导下开展,通过慈善晚会、慈善义卖、慈善万人行等形式,将一笔笔善款送予亟待救助的人群:1991年为华东水灾开展捐助活动,1992年为革命老区、山区贫困户开展捐助活动,1993年为广东扶贫开展系列捐助活动,1994年为粤西粤北重灾区捐款捐物……改革激荡起伏的上世纪90年代,在政府的推动下,公益慈善事业得到培育和发展。

2004年,《基金会管理条例》正式施行,首次提出鼓励非公募基金会发展的意见,被视为民间慈善的破冰性文件——2005年6月,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成为民政部非公募慈善基金“001号”,中国民间基金会从广东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此后,各级政府角色逐渐从绝对主导走向着力推动,各类慈善组织开始成为慈善事业发展的主角。2005年至2010年,广东成立了广东省残疾人康复协会、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广东省陈绍常慈善基金会、广州市羊城志愿服务基金会等102个省级慈善组织。21个地级以上市和50多个县(市、区)建立了慈善机构,全省慈善网络初步形成。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广东民众纷纷捐款捐物,并自发组成救援队、医疗队、志愿服务队等赶赴灾区开展救援和重建工作,对汶川地震援助力度为各省市之最。

创新的步伐并未停顿。2012年起,广东开启了一系列领先全国的改革:率先“松绑”社会组织登记、破除公办慈善机构在慈善募捐中的“专权”等。“6·30”广东扶贫济困日、深圳慈展会、广州慈善项目推介会、佛山“行通济”等系列活动在全国打响“慈善广东”品牌,社会捐赠量连续多年位居各省份首位,生动诠释了“先富带动后富”“共同富裕”的理念。

技术的发展和社交媒体的“链式效应”也让公益慈善有了新的想象空间。2015年9月,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推出“99公益日”,3天内就动员205万人次,募得善款共计2.3亿元,“人人公益”再度由广东引领全国。随着我国慈善法开启慈善事业“依法治善”新时期,越来越多群众通过各种网络众筹、爱心捐赠、轻松筹等参与慈善活动,进一步推动全民参与的慈善大格局的形成。

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节点上回望,从官办慈善到民间慈善再到人人公益,广东的慈善事业一步步改革创新,不断迈向法治化、规范化和专业化。一个个传递善心的“全国第一”、一张张与爱同行的“成绩单”,正是广东慈善事业最鲜活的注脚。

口述史

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

“苦跑41枚公章 才成好事”

《苦跑41枚公章才成好事》,2004年5月10日的羊城晚报头版头条宣告了一个“草根”团体的诞生。作为广东首家民间慈善团体,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以下简称“恤孤会”)从萌芽到出生足足历时一年半,正是那个年代民间团体成立难的写照。

“2002年12月26日,第一次发起人会议在广州远洋宾馆举行。” 恤孤会发起人之一王颂汤今年80岁,对那段往事仍记忆犹新。他告诉记者,在远洋宾馆,12位发起人达成初步意向:组建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公益性民间组织“广东为了明天孤儿教育慈善基金会”。

王颂汤被推选为申办工作的负责人。他研究了相关文件并咨询律师,原以为最多五个月便能完成登记计划,却不料过程一波三折。

当时文件规定,民间社团登记要有主管单位。在寻找主管单位上,王颂汤就遇到了第一道门槛,“我们几个发起人都是省政协委员,很自然就想到了省政协,但2003年年初省政协换届,所有挂靠单位脱钩,想法行不通了。”

所幸,省侨办及时伸出了“援手”,同意作为主管单位。“可当时国家正清理整顿基金会,大家说不如改成‘促进会’。名字一换,一系列流程要重新走一遍。”王颂汤说,2003年6月,他们拿着省侨办新的批复到民间组织登记机构办理登记,新的难题又出现了,“按规定,侨办主管的单位必须要跟侨务有关系,但我们几个发起人都不是华侨”。

发起人来回奔波,申办工作却胶着不前。直到2003年11月19日,事情才出现转机。“我们找到时任广东省民政厅厅长的杨华维,他说这么好的事肯定要大力支持,并为促进会定了名字‘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

至此,由省民政厅作为主管单位,民间组织管理局依法依规办理登记、审批手续,恤孤会的申办真正进入了法定程序,接下来就是办理“准生证”。

然而,为了这张“准生证”,发起人又不知跑了多少趟。“数得着的就是41枚公章,还不包括白忙活的其他工作”。

谈起当时的迂回曲折,如今的王颂汤倒是觉得很平常。他说,当年民间慈善社团还很少见,社会对慈善事业的认知以及政策环境都和现在不一样,“以前我们还需要挂靠主管单位,现在社会组织可以直接向民政部门申请成立。这十几年来,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开放,鼓励民间组织在公益事业上发挥更大作用,这对我们都是利好的消息。”

2018年8月4日,深圳举行关注留守儿童“拥抱吧爸爸”线下公益影展 视觉中国供图

风云录

1987

广州设立全国第一条志愿服务热线电话——“手拉手”中学生心声热线;全国试行发行社会福利奖券,广东是首批发行的省级试点区域之一

1988

全国首次区域性慈善公开募捐行动“中山慈善万人行”活动正式启动

1990

全国第一个义工组织“深圳市义工联合会”成立

1999

《广东省青年志愿服务条例》出台,成为全国第一部省级地方性志愿服务法规

2005

香江集团率先在全国成立非公募慈善基金会,成为中国非公募基金会001号

2006

深圳市组建民间组织管理局,行业协会直接由民政部门登记,在国内最早实现行业协会民间化

2007

广东省志愿者事业发展基金会成立,成为全国第一个省级志愿者公募基金会

2008

截至当年11月6日,广东为汶川地震捐款54.15亿元、捐赠物资折款7.62亿元,为各省市之最

2012

《广州市募捐条例》正式实施,成为全国第一部关于慈善事业的城市立法;广州义工联成为第一家申请并获得募捐许可的慈善组织

2017

广州市创新提出创建全国“慈善之城”

2018

广东首家全日制公益慈善学院——岭南公益慈善学院揭牌成立

盼了整整十年,第一个非公募慈善基金会诞生

作为民政部批号“001”的中国首家国家级非公募慈善基金会,2005年,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慈善事业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但鲜有人知道,从香江集团总裁翟美卿第一次萌发做慈善基金会的念头,到基金会正式设立,中间整整等了10年。

早在1995年,热心公益的翟美卿就到广东省民政厅,想要申请成立一个私立基金会,但工作人员回复称,国家政策并未放开,暂时还不行。1998年,她又跑到民政部,得到的答复依然是:政策没有放开,暂无先例。

2004年2月4日,国务院通过《基金会管理条例》,允许私营企业设立非公募基金会,翟美卿盼了近10年的事情终于出现曙光。她第一个向民政部提出申请,第一个递交表格,第一笔5000万元资金也马上打到了基金会账户上。

当年6月1日,新的《基金会管理条例》开始实施当天,翟美卿就拿到了民政部允许香江集团成立社会救助基金会的批文,批号“001”。次年6月,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正式成立!

十余年来,该基金会聚焦教育、扶贫、扶孤和救灾等一系列慈善事业,其广为人知的“五个1000”计划(建立1000个爱心图书室,帮助1000个贫困家庭,助养1000个孤儿,资助1000个贫困学生,发起1000个义工)更成为粤企慈善公益事业的样本之一。

志愿服务发源:深圳首现义工团体

深圳市义工联合会的前身要追溯至1989年。当年9月20日,共青团深圳市委开设了一条“关心,从聆听开始”青少年服务热线,19名热心人士组成的义工队伍为遇到困难的来深创业者提供帮助。1990年4月23日,由46名义工组成的深圳市义工联在民政局注册成立,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个义工团体。

为推动和保障义工服务活动的健康开展,1998年,深圳就开始着手志愿服务立法工作,并于2002年组织开展了相关条例的起草工作。2005年7月1日,中国内地第一部规范义工工作的地方性法律《深圳市义工服务条例》出台。

“来了就是深圳人,来了就做志愿者。”从最初19人组成的义工队伍到如今153.9万人的大团队,由1个法人义工组织到12180个志愿组织,从1条心理关爱热线到20大类常规服务、83万个志愿项目……二十多年间,深圳义工联始终是我国志愿服务的先锋,还创下第一批国际志愿者、第一个义工服务市长奖等十多个全国“第一”。2011年,深圳在全国首个系统性提出建设“志愿者之城”,推动志愿服务从提供社会服务向参与社会治理跨越。

首个区域性慈善募捐:中山『慈善万人行』三十而立

1987年年底,中山市文化局牵头组织到市光荣院、市福利院等单位慰问革命老人和孤寡老人。慰问结束后,他们提出借鉴香港“公益金百万行”做法,在中山开展 “万人行”活动,借助社会力量敬老爱老。

1988年2月15日,中山首次举办“敬老万人行”,这成为全国首个区域性慈善公开募捐活动。当天1.6万人参加巡游,筹得善款7.2万元。次年起,“万人行”活动由中山市红十字会牵头主办,易名为“慈善万人行”。善款陆续建起启智学校、敬老院、博爱医院等,社会影响力日渐扩大。

中山“慈善万人行”以别开生面的形式筹集善款,逐渐成为全民参与的大型公益性慈善活动,也成为中山的城市精神文化品牌和名片。30年来,活动累计募集的资金超过13亿元。

2010年5月,中山以‘博爱·和谐——让城市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将“慈善万人行”搬上了世博舞台,也成为当时全国唯一以慈善为主题的参展城市。

深改策

慈善法立法 吸纳广州经验

今年11月5日发布的第五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显示,在221个样本城市中,广州的“城市爱心GDP”成绩居全省第一、全国第二,其中“政府支持”一项以24.78的高分领跑全国。

事实上,从2016年酝酿谋划、2017年全面启动,到2018年深化推进,广州近年来以创建“慈善城市”为抓手,着力打造具有引领性的城市慈善发展样本。

2012年,广州率先出台《广州市募捐条例》——这是全国第一部关于慈善事业的城市立法。其中,开放公募权、规范募捐信息公开和监督等改革措施破除了阻碍慈善募捐发展的制度瓶颈,在全国具有首创意义,也成为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直接借鉴。

2017年,广州把创建“全国慈善之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捐赠年增长率不低于5%、注册义工(志愿者)占城镇常住人口比例达15%以上、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不少于8.5个等具体指标。

有赖于“慈善+”的模式创新,越来越多领域正与慈善发生关联:“慈善+互联网”,“广益联募”目前已有242家公益慈善组织入驻、482个公益项目上线;“慈善+体育”,广州马拉松、广州国际龙舟赛等国际赛事均携手慈善;“慈善+艺术”,慈善电影周、慈善演唱会、慈善拍卖会等精彩纷呈;“慈善+实体”,151个各类慈善活动基地覆盖全市,让市民零距离参与慈善……

(李妹妍 廖培金 李国全)

专家谈

“跨界”协同 1+1+1>3

广东一直以来都有市民社会的传统,原来民间公益和官方慈善是两条线,政府以慈善会系统为代表进行兜底性工作,民间则是各类社会组织自发开展公益活动。而随着政府职能的转移和广东大力实施政府购买服务,官方与社会协同,大量活跃的义工和社工机构成为广东慈善公益最大的亮点。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1+1+1>3”的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模式愈发清晰。

广东政策先行的特点也为慈善发展创造了较好的制度环境。从《广东省行业协会条例》到《广州市募捐条例》,在顶层设计、制度保障方面都比较完善。今年刚修改的《广州市社会工作服务条例》提出,对每个社工服务站(家综)一年进行240万元、持续五年的资助。大量社工专业力量为社区居民提供养老、残障、青少年等相关社会服务,形成较好的社会协同局面。

不过,相对而言,广东尚缺少有全国性影响力的品牌公益慈善组织和知名项目。 公益慈善领域的“广东模式”还需进一步提炼和推广。应该更重视慈善品牌的打造,积极走出去,这对提升广东慈善的影响力很重要。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岭南公益慈善学院副院长周如南

(受访者供图)

总指挥:刘海陵

策 划:林海利 郭启钊 林兆均 胡 军

统 筹:陆德洁

编辑:木易  审编:admin

版权声明:凡来源不是“公益参考消息”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公益参考消息无关。公益参考消息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联系电话400-8059-268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