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境气候 > 正文

汽车工业的转型能阻止气候恶化?

2018-12-24 14:18:35来源:新浪

德国制定了一个大胆的目标,即到202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40%。但从现在到2020年的时间太短了,只有两年时间。因此人们怀疑它是否会实现其目标。德国的主要做法就是汽车工业的转型。那么德国和先进汽车国家能解决这一难题吗?

汽车工业的转型能阻止气候恶化?

德国,“成为全球减排的典范”

2007年,德国政府宣布其目标是到202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40%。专家预测,大规模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并将在未来的许多国家实现。如果德国能在目标时期也就是2020年内成功减少排放,则是非常困难的。

德国已经累计投资5800亿美元建设低碳能源系统,到2018年上半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7.7%。对于一个高度发达的制造业国家来说,这是一项巨大的成就。

但是,到2020年的剩余时间很短。据预测,到2020年德国将无法实现其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原因很简单。这是因为汽车的存在。

汽车工业的转型能阻止气候恶化?

对气候变化有重大影响的汽车

德国政府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挑战,但德国汽车业并没有及时进行调整,也是这项挑战难以实现的原因之一。目前,德国的方式主要是改变家庭或供电方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然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内燃机的改革也是必须要进行的。

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2010年的研究,世界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是汽车。根据报告,汽车,公共汽车和卡车的排放污染,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在一般的工业和发电领域,也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但它同时会排放硫酸盐等冷却溶胶,通过反射阳光来冷却大气。

总之,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最高的部门是工业和发电。但美国宇航局认为,发电厂将排放大量冷却大气的硫酸盐和气溶胶,因此对全球变暖的影响将小于整个汽车行业。

汽车工业的转型能阻止气候恶化?

还有另一项研究显示,汽车和卡车的排放量不到美国总排放量的20%,但是美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0% 是来自交通领域(卡车,飞机,火车,轮船和货物运输)。

根据美国研究机构Rodium Group发布的一份报告,运输实际上是美国最大的二氧化碳来源,并且在过去两年中没有发生变化。

去年,德国的温室气体总排放量下降,这是因为德国关闭了燃煤电厂。与此同时,交通运输部门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了2.3%。这是因为拥有汽车的人数增加,交通量增加。运输相关的排放现在是德国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源,但目前新能源的趋势可能会逆转。

汽车工业的转型能阻止气候恶化?

为什么汽车行业难减排?

发电行业正在发生变化,那么为什么汽车不行呢?对于德国来说,拥有丰富的汽车文化,汽车历史已经有100多年了。

2017年,德国是继中国,美国和日本之后的全球第四大汽车制造商,并且是宝马,奥迪,梅赛德斯 - 奔驰和大众汽车的所在地。这些公司创造了繁荣的汽车文化。

在美国也存在类似的现象。消耗大量汽油的汽车是美国人最喜欢的车型,不仅仅是汽车,更象征着美国式自由。汽车相比其他交通工具更具有吸引力。美国1000公里范围内,基本都开车出行。超过1000公里基本坐飞机。

虽然一些研究表明,美国汽车大部分时间在停车场,但是拥有一辆汽车是美国人最开心的事情。

美国,德国和欧洲的许多国家正在采取各种措施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但汽车的文化热爱和汽车行业的政治影响使得汽车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难以减少。

为了实现德国制定的减排目标,德国正在大力鼓励公共交通出行,以及限制低标号的车进入市区。事实上,德国汽车工业的核心斯图加特正在考虑制定政策,以防止车辆进入市中心。

汽车工业的转型能阻止气候恶化?

此外,政府还在大力投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连接自行车,公共汽车,铁路和汽车共享,使其易于在手机上使用。在没有汽车的情况下快速从A到B快速行驶的新交通系统也正在建设当中。

政府需要鼓励汽车制造商大幅提高汽油车的燃油效率,同时投资电动汽车基础设施,为其提供更好的平台。与此同时,城市中通过增加自行车,火车,公共汽车和车辆共享来改善公共交通系统。如果采取这些措施,车主将会减少,环境也会得到改善。

汽车工业的转型能阻止气候恶化?

 

汽车行业风险越来越大

2012年,美国政府制定了一项规定,到2025年将使乘用车的燃油经济性翻一番。但是,今年8月特朗普宣布取消这项规定。特朗普政府的立场是美国汽车业应该重新制定。然而,特朗普政府在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远非如此。

在美国,空气污染和海平面的上升预计将导致数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此外,由于美国汽车的空气污染,每年有53,000人过早死亡。车祸也是美国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汽车行业的风险凸显,迫切需要新的移动替代方案。

编辑:木易  审编:admin

版权声明:凡来源不是“公益参考消息”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公益参考消息无关。公益参考消息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联系电话400-8059-268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