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CSR > 正文

科技向善,互联网企业牵手公益事业共造“中国样本”

2019-09-09 10:02:42来源:网络

腾讯、阿里、新浪等公司代表共济一堂,不谈怎么赚钱,而是开放、坦诚地讨论互联网公益接下来要怎么走,这个场景绝对值得被历史铭记。

如今,做公益已经成为互联网行业的共识,各家百花齐放。但另一方面,公益不同于商业竞争,各个平台更需要合力。好在,就目前情况来看,“科技向善”的力量不容小觑,做公益也早已成为互联网行业的共识。

做公益已成为互联网行业的共识

慈善是一个不变的话题。最新的数据显示:中国互联网网民用户数已经达到8.29亿,稳稳占到全球第一位。互联网+公益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从2008年汶川地震开启了中国公益的起点到现在是11年的时间,互联网+各种平台的模式都在快速发展过程当中,互联网的信息平台目前超过20家,这20家平台募集的善款超过了23.7亿。

今天随着互联网的助推,中国人的慈善之心被大大激发出来,从服务领域的全覆盖,到募捐场景的多元化,到互联网+慈善的深度融合,正在形成鲜活的“中国样本”。

2015年9月9日,腾讯公益牵头发起了中国互联网史上首个公益日。通过一起捐、加倍金、集小红花等种种玩法,“99公益日”在2015年的第一个公益日就筹款达到了1.3亿元,而同一年,美国“给与星期二”公益日,美国也不过筹集了1.167亿美元,而美国的社会捐赠总额是中国的数十倍。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认为,互联网捐赠让大家连起来。“我观察过周围的朋友和亲戚,他们捐的不多,但特别希望通过互联网,取得一种良心,好朋友中间聊天说刚给哪儿捐了,人家捐120或者捐多少。最近我跑到一些地方看,中国人的善良和公益的积淀,我不敢说世界第一,起码不会是少于前三。”

传统模式下,即便两个捐赠人资助了同一个公益项目,他们之间也很难产生有效的连接。而以99公益为代表的互联网公益,让同一项目不同捐赠人之间的连接成本降低到了一次微信推送的转发或二维码的扫描,连接成本大大降低,大量以相同公益志趣为基础的社群不断形成。作为互联网公益制度规则探索者,腾讯当之无愧。

王振耀表示,互联网公益的实践把中国公益整个快速发展建立了一个大的平台,行业内的企业都已经有了做公益的共识,其中腾讯做的工作是最突出的,这一点毫无疑问。

互联网企业响应腾讯“科技向善”

腾讯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孙懿表示,每家科技公司的擅长点有很强的互补性,可以尝试在公益领域先把联动的事情做起来。比如,各家互联网公司能否从公益开始,基于自身的技术和数据能力,为公益机构建立一个客观的评价体系,帮助机构公信力成长?

但现实情况是,“科技向善”并不容易,既然可以互补,也另一方面反映他们的运行机制不尽相同,还需磨合。

好在腾讯没有放弃,互联网行业也没有放弃。

蚂蚁森林再次复现当年qq空间时代全民偷菜的热潮,只不过这一轮偷菜,用户还能做公益。蚂蚁森林作为支付宝客户端为首期”碳账户“设计的一款公益行动,用户如果步行、地铁出行、在线缴纳水电煤气费、网上缴交通罚单、网络挂号、网络购票等行为,就会减少相应的碳排放量,可以用来在支付宝里养一棵虚拟的树。这棵树长大后,公益组织、环保企业等蚂蚁生态伙伴们,可以“买走”用户的“树”,而在现实某个地域种下一棵实体的树。

阿里向善,美团也没闲着。在美团平台上,今年以来,美团公益联合美团酒店、外卖、门票等业务和商家携手推进“美团公益商家计划”,通过创新公益产品、融合公益场景、推进行业公益、倡导联合公益等维度,营造公益慈善文化氛围,实现商家线上订单捐赠、线下场景与公益结合的多元参与,带动各类生活服务业商家参与具体社会问题的解决,让他们成为公益慈善事业的新增力量。

在9月5日中华慈善日,“美团公益商家计划”正式上线。美团酒店联合美团公益及众多慈善组织推出“伴爱入住”公益倡导行动。活动期间,包括14个集团在内的约5000家酒店成为首批公益商家。消费者每一次在美团上预订加入公益计划的酒店,该酒店都会向公益项目捐赠一笔善款。捐赠金额及支持项目由商家自行选定。用户只需搜索“公益商家”筛选标签,即可找到这些酒店并进行交易,让公益融入日常消费当中,让每一笔订单更有温度。

孙懿说,今年他们在思考技术的力量能不能参与解决一些社会问题。例如优图,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去帮助找回丢失儿童。

纵观这些年,腾讯已经在“科技向善”中做出了先行示范。依托微信熟人社交平台生态,腾讯公益先后推出了“一起捐”“益行家”“99公益日”等公益活动都已成为代表产品。

“社会的痛点就是公益的起点"。这句话是腾讯主要创始人、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发起人陈一丹说的。未来,互联网行业还将继续联手,从“99公益日”等活动出发,激发广大公众的参与热情,并通过互联网的透明化和社交化能力,有效解决传统公益中的“信任黑盒”等问题,从而推动公益成为全民参与的事业。

编辑:admin  审编:木易

版权声明:凡来源不是“公益参考消息”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公益参考消息无关。公益参考消息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联系电话400-8059-268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