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境气候 > 正文

5月8日生态环境部开始新一轮强化监督!采取“三位一体”包保机制

2019-05-05 10:06:10来源:生态环境部

2019年4月29日,生态环境部召开2019年4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司长主持发布会,生态环境执法局局长曹立平,并共同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曹立平指出,近年来,全国生态环境执法队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断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坚持久久为功,一步一个脚印,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和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坚决守护好绿水青山。

2018年6月,生态环境部启动2018-19年度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监督。近一年来,我们统筹调度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力量1.95万人次,共开展22轮“压茬式”强化监督,现场检查各类点位66.6万家(次),共向地方推送报警网格11917次,帮助地方查找并移交5.2万个生态环境问题,并全部拉条挂账,一盯到底,不整改到位绝不放手。从监测成果来看,总体上取得了良好成效,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18年北京市PM2.5浓度为5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1%;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6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8%;汾渭平原11个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5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8%。

2019年将继续深入推进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监督,

计划统筹调度全国生态环境系统人员2.2万人次,

与去年相比,这一轮强化监督在总体安排上进行了调整与优化,可概况为“五个三”。

首先,在组织形式上,采取“三位一体”包保机制。即,由部机关1个部门或派出机构、1个部直属单位、1个省级生态环境部门3家单位,共同负责包保1个重点城市。

原则上,39个城市的包保工作组,均由生态环境部相关司局、直属单位、省级生态环境厅局委派处级以上干部任组长,切实加强组织协调,帮助解决难题、有效压实责任、协调推动工作,建立常态化的协调联动机制。3、4月份已经按这种机制进行了试行。具体来说,生态环境部全体干部,今年都要参加一轮次强化监督活动,要深入到攻坚一线去,融入到基层工作中去,面对面倾听基层意见、实打实推动解决矛盾问题。

其次,在工作职责上,完成“三项任务”。

一是大力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传达中央决策部署,讲解法律法规和蓝天保卫战任务安排,帮着地方和企业理解好、执行好。二是通过“排查问题列清单,交办政府落责任,核查清单促落实”方式,帮助地方发现问题、建立台账,进一步压实责任,推动落实。具体来说,第一是发现问题,第二是对发现问题整改情况进行核实,第三是对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相关任务落实情况进行摸排。三是通过异地执法、交叉执法,培养锻炼队伍,严格作风纪律,努力打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同时,我们将把帮扶工作作为核心任务,发挥生态环境部门人才、政策和技术优势,紧紧围绕基层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际需要,将生态环境系统相关行政、科技、执法等力量下沉到基层一线,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提出政策建议,提供业务培训,帮助地方政府和企业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第三,在工作模式上,坚持“三不原则”。

即,不替代地方履行生态环保责任,主要是帮助查找问题,依法移交地方政府解决。不干预当地正常工作程序,而是督促落实,帮助地方建立问题台账,逐一整改销号。不打扰地方同志工作安排,自行安排吃、住、行,相关费用由生态环境部统一协调解决,原则上不增加地方的工作和经济负担。

第四,在工作管理上,实施“三个统筹”。

即,建立统一的强化监督帮扶工作机制,统筹调度各现场工作组,统一任务要求;统筹协调各相关司局单位,形成合力;统筹信息汇总和发布,建立问题曝光和信息公开制度。

第五,在工作要求上,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协调好工作组与地方政府及部门的关系,发现问题以独立工作为主,解决问题以推动地方为主。二是处理好强化监督与定点帮扶的关系。既依法依规监管,又重视合理诉求、加强帮扶指导。三是落实好廉政纪律和作风建设的要求。把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融入和贯穿到强化监督的全过程,并全员覆盖,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坚定不移强化作风建设。

记者:我们注意到,今年一季度,华北地区多个城市出现空气质量反弹,请问原因是什么?对完不成攻坚行动目标的城市,是否会追责问责?

刘友宾:每当重污染天气来临的时候,公众总会有一些担心、忧虑,希望我们的蓝天能够天天有,我们也有这种良好的希望。应该看到,“大气十条”实施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在有关部门和地方大力配合下,在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下,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治理成效显著,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与2013年相比,2018年全国首批实施新空气质量标准的74个城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41.7%;北京市PM2.5浓度从89.5微克/立方米降到51微克/立方米,下降43%;珠三角PM2.5浓度连续四年达标,浙江省也迈入总体达标行列;重污染天气的发生频次、影响范围、污染程度都有了大幅度降低。回顾世界各国大气污染治理进程,中国近年来在大气治理方面重视程度之高、工作力度之大、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都是十分罕见的。

大家可能注意到,前段时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了一个报告,高度评价了近年来中国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由于污染物排放量大、超出环境容量,我国的大气环境质量仍然还处于“气象影响型”阶段,对气象条件非常敏感。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大气污染防治的路还很长,绝不可能一劳永逸。有专家评估显示,气象因素对PM2.5浓度的影响,年际可达±10%,对个别城市可达±15%,月际可达±30%以上。在不利气象条件下,重污染天气频发,大幅拉升全年PM2.5平均浓度,一定程度会抵消全年空气质量改善效果。

从发达国家大气污染治理史来看,空气质量改善是一个长期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大气污染物浓度在快速下降过程中,遇到气候条件不利,部分时段出现反弹也是可能的,这是客观规律。重点是要看趋势、看发展、看长期,我国目前整体仍处于空气质量快速改善通道,不能因为短期PM2.5浓度反弹,就对治污思路产生怀疑、失去信心,否定前期的努力和成效,动摇今后的方向和目标。

2018年秋冬季以来,总体上看减排力度并没有减弱,相关措施也是有成效的。但受厄尔尼诺影响,冷空气活动较弱,大气污染扩散条件较前两年明显变差,加上少数地方前期改善幅度较大出现自满松懈情绪,使得一些城市PM2.5浓度出现反弹。这充分说明了大气污染治理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为加快推动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下一步我部将突出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严肃问责。按照我部会同6省市人民政府印发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量化问责规定》,对由于工作不力完不成任务的城市,将依据规定严肃问责,不允许以气象条件为理由来应付搪塞。

二是强化监督帮扶力度。目前,生态环境部组织全国执法力量对“2+26”城市和汾渭平原正在开展强化监督帮扶,督促各地“冬病夏治”,全面完成治污任务。

三是持续开展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一市一策”,针对不同城市存在主要问题精准施策,实现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编辑:木易  审编:admin

版权声明:凡来源不是“公益参考消息”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公益参考消息无关。公益参考消息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联系电话400-8059-268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