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渡海洋创始人刘永龙正在海边捡垃圾
体验官 | 况娟
曾为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现就职于当代公益
体验项目 |守护海岸线2019
体验时间 | 2019年3月15日、3月25日
编辑 | 秦旭东
运营 | 黄夏雯 刘静
出品 | 腾讯公益 腾讯新闻
一个上午,两个小时,五个志愿者,在海边捡到212公斤垃圾。
照片摄于3月15日,上海九段沙三甲港基地。志愿者捡到了各种类型的鞋
对于我的惊讶,负责带队的上海仁渡海洋公益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为“仁渡海洋”)工作人员张钰说,这个“战绩”不算显赫,“曾经有个20人的团队,2小时捡了一吨垃圾”。
图片来源:东方IC。海滩上堆积的巨量垃圾令人触目惊心
仁渡海洋每年组织执行60多场海滩清理,协调2次全国性的联合净滩行动,此外,还在全国有50个海洋垃圾监测点,仅2018年就开展了150多场海洋垃圾数据监测。
3月15日,我体验的是仁渡海洋史上最小规模的一次净滩活动,212公斤的垃圾里有近200只鞋。第一次来捡垃圾的人总是会大惊小怪,有一次有人捡到了避孕套,大家大叫起来,“怎么会在海边捡到这个东西?!”
照片摄于3月25日,上海南汇嘴监测点。志愿者捡到的各类垃圾,包括头盔、打火机、布条等
对仁渡海洋创始人刘永龙来说,这些都见怪不怪了。每一分钟都有数以万计的废弃物,从下水道、溪流、河口等渠道,被冲刷进大海。于是透明的塑料袋、五颜六色的瓶盖、烟蒂等等,被误认为是浮游生物,吃进海鸟和大鱼的肚子。而那些在海里裂解的塑料碎片,在阳光与盐分的侵蚀下,碎裂成更小的微粒,分解再分解,细微到人类肉眼都看不见,透过食物链再一次回到人类的餐桌上。
正是意识到海洋垃圾的危害,刘永龙带领的这个公益机构,悄然做了12年的海洋垃圾“清道夫”。
“不来捡一次垃圾,都不知道能捡到啥”
“不来捡一次垃圾,都不知道能捡到啥”
3月15日这天,经历了一个月的连绵阴雨,上海终于放晴了。我们从南京西路坐了一个多小时的车来到九段沙三甲港基地。就在此前两周,仁渡海洋组织了一场百人净滩活动。
这是三月份的第二次净滩活动。九段沙三甲港基地自2003年12月就被划为保护区,禁止普通人入内了,堤坝边的垃圾,几乎都是从海里冲到岸上的。
即使已经被提前打了“预防针”,我们看到堤坝边的垃圾时仍然吓了一跳。塑料泡沫、垃圾袋随处可见,甚至还有一艘“泡沫船”漂到了岸上。大家分工开动,志愿者顾聪专注于捡鞋,不时地向负责做垃圾登记的同事汇报进展——“棉鞋一只”“一个塑料凉拖”“酒店一次性拖鞋一双”……近200只鞋,各种品种,简直可以开展览了。
原以为只是一场普通的捡垃圾行动,没想到给大家造成内心冲击,纷纷感慨,“不来捡一次垃圾,都不知道能捡到啥。”
这样的震撼,刘永龙在十几年前就感受过一次。1992年,他从宁夏到复旦大学求学,第一次看到大海,发现有的地方海水比宁夏的黄河水还黄。工作以后他参与过很多志愿者活动,后来辞去国企中层之职,于2007年创立了上海仁渡海洋公益发展中心。那时,海洋保护还是个比较冷门的公益领域,即使到现在,中国也只有二百多家关注海洋污染问题的公益组织。
“半道入行”的他开始仔细琢磨,怎么样把冷门的海洋环保做起来。先从捡海洋垃圾做起,仁渡海洋发起“爱我生命之源”净滩活动,与企业CSR对接,与政府、社区、志愿者合作,开展净滩活动。2007到2018 十二年间,共组织2197场净滩,10695位志愿者,累计清理垃圾26.6吨。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环保的重要,加入到“海洋垃圾清道夫”的行列。不过捡了垃圾还不能解决问题。到底是谁在制造海洋垃圾?中国的海洋垃圾有多少?要让公众更直观地了解这些数据,刘永龙想到了在海岸线做监测。
设50个监测点,用数据护卫海洋
设50个监测点,用数据护卫海洋
2014年,仁渡海洋发起了“守护海岸线”海洋垃圾清理和监测网络项目。第一年设立了12个监测点,一年监测6次,每年出一份监测报告。至2019年,他们已在中国海岸线设立了50个监测点。
所谓监测,就是选一处105米宽的海滩,每隔20米设立一个5米宽的断面,把这5个断面所有的垃圾清理干净,进行分类,并记录数量和重量。
据联合国环境署曾经发布的一份统计数据,海滩垃圾占海洋垃圾的15%。监测海滩垃圾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海洋垃圾的总体情况。
上海南汇嘴是仁渡海洋选择的监测点之一。3月25日,我们到来峨山路613号,仁渡海洋上海办公室附近的会议室进行相关科普培训,主要是学习海岸垃圾的收集和记录方法。15名志愿者,有退休老人、互联网公司白领、全职妈妈,还有学医的研一学生。
仁渡海洋工作人员介绍海洋垃圾的现状:每年大约有800万吨塑料垃圾进入海洋,塑料垃圾占所有海洋垃圾的80%,它们可能永远无法降解,最后又进入到人类的食物链中……
大家看到触目惊心的图片和背后的数据,唏嘘不已。下午两点,我们到达南汇嘴观海公园附近的监测点,亲眼所见海岸边的垃圾,还是忍不住感慨:“没想到海滩上的垃圾这么多!”
三月底上海倒春寒,海风刮得猛烈。干“正事”前,我们在海边进行志愿者宣誓:“今天,我们来到大海边,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们用双手清理海滩垃圾,用笔和秤记录垃圾的种类和数量,用科学数据揭示人类对海洋的污染,用我们的行动,争分夺秒,共同护卫这生命的起源。”
宣誓后,志愿者们裹紧衣服,戴上劳防手套,在堤岸上不断弯腰拾捡垃圾。负责“守护海岸线”执行的胡岩蓉再三提醒,为数据监测的科学性,大家只能在指定区域的断面上进行垃圾的收集和数据的整理。
15个志愿者,分为五个小组,分别在5个断面上做海洋垃圾的清理与监测记录。大家将捡到的布条、废弃渔网电线、塑料包装等海洋垃圾一一计重,将垃圾的类别、数量和重量、用途和品牌详细记录在科研检测ICC卡上。
科研检测ICC卡上的垃圾分类共 8 个大类,58 个小类,以便进行详实的数据采样。仁渡海洋利用这些监测数据制作《中国若干典型海滩垃圾监测研究报告》,为科学研究和政府决策提供支持。
在这张记录卡上,刘永龙和团队还首创并施行了品牌卡记录垃圾数据。根据统计的数据,我们能看到非常多熟悉的品牌。“在监测报告中加入品牌监测,普通人能直观感受,也可以让企业多一份责任感。”刘永龙希望相关品牌企业也能加入到海洋保护中来。2018年4月,仁渡海洋发布了《海滩垃圾品牌监测报告》,发现海滩垃圾中,最多的就是塑料类和泡沫类垃圾。
做好垃圾清理和数据收集后,大家将一袋袋沉甸甸的垃圾扔进清运垃圾车里。看着这一片的海洋垃圾有了它的归宿,上海一所大学的研一学生陈雅菲觉得很有成就感。她的专业是医学,平常很少关注到海洋环保。有一次她在好奇心日报上看到一篇文章描述,一只海鸟死了,胃里全是垃圾,受到很大触动。相似的案例,在当天的海洋环保科普培训中也被提到——
2009年,美国摄影师乔丹第一次踏上中途岛,看到一座信天翁墓地:在烈日下腐化的信天翁尸体,被成片垃圾包围着;而在无数死去幼鸟的肚子里,各种塑料碎片塞满了它们的胃。这些都是通过太平洋环流带来的城市垃圾。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和陈雅菲一样,愿意站在这面镜子前审视,愿意以实际行动认同和支持“守护海岸线”。刘永龙常常会被资助方问道:“监测有什么用?数据要怎么用?我资助了几十万,但是短期内看不到成果。”但他内心对做海洋垃圾数据监测很坚定:“科学性是建立在数据的基础上的。数据有价值,但不是说一个数据就有价值,这需要积累到一定的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这些数据还在一点一滴积累中。据最新发布的数据,2019年第1次科研检测活动,参与志愿者930名,垃圾总分布密度17.6件/平方米,47.7克/平方米。清理海洋垃圾307814件 ,655千克,相当于3.5只成年中华白海豚的体重。
把海洋垃圾改造成行走的博物馆
把海洋垃圾改造成行走的博物馆
在海量的垃圾面前,靠日复一日的人工拾捡,无疑是“愚公移山”。十多年来仁渡海洋常常面对各种质疑——垃圾捡了还会有,捡了有什么用呢?
刘永龙认为,不论是净滩活动,还是守护海岸线活动,不仅是捡垃圾和记录数据,也是环境教育的过程。主流消费文化并未做好相应的消费者教育,环境面临今日的困境,没有人能置身事外。仁渡海洋针对各个年龄的人群,推动中短程体验式教育,将海洋保育意识融合在活动及课程设计中,带领大众以展览、影像、实地体验等方式认识海洋。
他们将净滩时收集到的海洋垃圾创意改造,制作成海洋垃圾移动博物馆。这些作品乍一看去,都是“美味的食物”——甜甜圈、面包、便当……实际都是被抛弃的泡沫浮标、塑料瓶盖、鞋垫、打火机……
他们走进小学校园,请志愿者为孩子们讲解《生活中的海洋》。课后,孩子们用画笔描绘他们所认知的环保,他们画出“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不吃鱼翅,我们也可以活”。
他们同时设计了海洋保护倡导行动。邀请小朋友成为“蓝色小侦探”,在海滩上搜集证物(海洋垃圾),进而破解“蓝鲸之死”的真相,让小朋友和家长在游戏中完成志愿者行动,了解海洋垃圾的危害。
做了这么多,仁渡海洋里的90后员工们仍然会困惑于这个大问题:参与活动的人往往在现场会有很大震撼,但回去之后,他们依然会“环保”吗?
“一百个人里面十个人下定决心说,我回去要改变,有一个人最后真正行动起来,这就是改变。”在刘永龙看来,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改变世界很难的,改变自己就行”,海洋的保护应该从生活的点滴做起。
所幸我们看到,越来越多人在觉醒,越来越多的团队听到了海洋的哭泣。近几年,国际间也越来越重视海洋保育议题,“海洋生态”更名列联合国所订定的十七项永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简称 SDGs)项目中。
我们共享同一片海洋,也必须承担海洋环境的问题。我想,或许5个断面对于地球上的海洋而言不过沧海一粟,或许一次净滩只能解决一小部分垃圾,但每个人都改变一点点,做出一点点行动,海洋环境是不是会有一点点不一样?
如果您想为海洋保护贡献力量,请点击【守护海岸线2019】,或者微信登录钱包,腾讯公益,搜索【守护海岸线2019】,还大海以洁净。
关于体验官
萤火计划公益体验项目是由腾讯新闻、腾讯公益联合发起,将内容生产与公益体验相结合的创新项目。
该项目通过邀请、组织具备新闻采写能力并对公益实践有浓厚兴趣的作者,对公益活动进行观察、体验,生产出有思考、有深度、有观点的多种形式的体验“笔记”。
体验官对外招募即将对外开放,敬请期待!
版权声明:凡来源不是“公益参考消息”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公益参考消息无关。公益参考消息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联系电话400-8059-268
为向中国低碳发展与气候适应提供前瞻思想和战略眼光、切实推动气候投融资进程,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提供新...
大家一起找鹭鸟。江门日报讯(文 图记者 林立竣通讯员 江晓峰)近日,市生态环境局组织一批孩子和家长...
近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李斌率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调研组到位于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东南缘的甘孜...
南通网讯 让我们行动起来,开启一场国际关注的海洋保护之旅,开启让海洋环境迈向纯净、美好的新纪元。...
图为吴百纳举起随身携带的水杯,呼吁减少塑料垃圾图为本报记者向吴百纳赠送曾报道过她的报纸楚天都市报...
2019年11月2日,航拍新疆博州境内的艾比湖南岸。南岸虽然没有茂密的树林,大多是泛白盐碱滩,由于有精河...
3月23日,甘肃省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强在2019年世界气象日大型气象科普宣传活动现场接受记者采访中...
据生态环境部微信公众号消息,生态环境部7月10日发布关于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作风纪律监督举报方式的公...
河北省环境科学学会2019年科学技术年会主会场 李珍摄环境治理智能化协同创新共同体河北创新中心挂牌仪...
中国支付宝推出的绿色倡议蚂蚁森林成功将5亿人的环保善举转变为一棵棵真实的树木,被种植在中国一些最干...
会议现场图以让世间无废,让中国更美为主题的固废处置与资源化利用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聚焦国家产...
29日,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表示,中国自2007年起在沿海近岸代表性区域开展海洋垃圾监测工作。监...
金牌讲师、优秀讲师走红毯。记者唐光峰摄厦门网讯 (海西晨报 记者 王晓萍 通讯员 颜惠玉)从舞台延...
‘十四五’是我们即将要迎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这个阶段社会经济发展其中...
素有川东煤都之称的四川省华蓥市在关停并转境内一大批小煤窑、石灰窑和采石场的同时,按照三年奋战、满...
中国青年网哈尔滨11月25日电连日来,黑龙江漠河市持续迎来降温天气,最低气温维持在零下三十度左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