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工作 > 正文

构建中国特色青少年社会工作体系 上海提供了哪些经验?

2019-07-10 14:37:34来源:社工中国网

当前,构建中国特色青少年社会工作体系的条件基本成熟。作为全国青少年社会工作的起源地之一的上海,能够提供什么经验?

本土探索

青少年社会工作将青少年作为工作和服务对象,根据青少年成长规律,最大限度地挖掘青少年潜能,协助其全面发展以融入社会。

上海青少年社会工作可追溯至2002年,并随着共青团“积极承担政府委托的青少年事务”而不断深化。在市委政法委、市民政局等推动下,上海青少年社工机构、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据不完全统计,至2019年6月底,全市有青少年社工机构77个,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人才4234人。其中,35岁以下占61%,持证率高达70%。2018年,全年服务项目348个,覆盖青少年34万人次,政府、社会资金投入超过1.8亿元。同时,还为全国大部分省区市提供了专业青少年社会工作培训与服务。

经过探索和实践,上海逐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团运作、多方参与”的工作模式。经验可简要总结为:

第一,“一核多方”机制。党的领导是工作机制的核心,各级党委有效整合政府、群团、社会组织等多方主体参与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

第二,政社合作机制。以政府购买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为切口,在民生领域引导专业社工机构面向青少年及其家庭开展托底型和发展型服务。

第三,专业支撑机制。通过上海市社会工作者协会青少年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打造枢纽平台,吸引党政群团、高校学者、一线社工共同组成行业智库,致力于青少年社会工作中国特色的本土化研究、服务和推广。

第四,持续创新机制。由单一的政府资金扶持向外拓展为基金会、企业及社会资金共同支持,根据青年需求的变化,打造一批本土化品牌项目。

生长土壤

社会工作产生于西方,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结构、社会制度、文化背景不同,社会需求、社会摩擦和问题表现差异很大,社会工作制度有不同的实现方式和发展模式。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都不应照搬照抄。

比如,西方社会工作崇尚的“价值中立”,是在资本主义背景下社会利益分化对抗、群体矛盾凸显土壤上生发的一种实践对策。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始终将人民至上作为最高价值追求,党和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统一的。同时,党有优良的群众工作传统,群众的利益诉求主要通过民主协商而不需要通过对抗和博弈来实现。因此,“价值中立”原则在中国的土壤上没有生长基础,不能成为行动准则。

在实践中,我国社会工作不断接受来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指引、影响和荡涤,青少年社会工作也必须把握中国国情、时代特征和青少年发展实际需求,探索中国特色青少年社会工作体系。这是青少年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的必经阶段,合乎青少年事业和社会发展逻辑。

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青少年社会工作体系的条件基本成熟,需要进一步形成中国特色的青少年社会工作价值伦理、理论体系和工作方法。要同党的群众工作和青年工作发展相契合,与共青团的职责使命有高度的一致性。

中国特色

结合上海实际,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中国特色应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永远跟党走”,坚持党对青少年社会工作的领导。

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将青少年社会工作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增强青少年福祉与获得感的重要制度安排、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社工是青少年的直接接触者,是国家政策传递体系和福利传递体系的最后一环。要加快党团组织建设,加强对社工的政治思想教育,引导社工积极传递党的关心和温暖,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

二是“当好共青团的助手和伙伴”,树立中国特色青少年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

我国青少年社会工作要突破西方社会工作理论以个人主义为价值前提,学习共青团的优秀工作理念,将维护个人利益和强调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激发服务对象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公益精神。

树立中国特色青少年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就是要将党的青年工作宗旨、共青团的职责使命和社会工作价值伦理统一起来,将为青少年谋幸福、为社会谋发展、为民族谋复兴作为中国特色青少年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引导广大青少年为共同理想而奋斗。

三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创新中国特色青少年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

我国青少年工作必须建立常态化、专业化的体系,以创新青少年社会工作方法。要从“个体增能”和“促进美好”两个层面,来积极推动青少年工作机制转型与拓展。既推动青少年社会工作方法从党的群众工作方法中汲取养分,又推动团的青年工作突破行政路径依赖惯性,引进专业社会工作填补空白区。

中国特色青少年社会工作方法,应该是共青团工作和社会工作各取所长、创新融合的成果,发挥好群团改革后形成的“团干部+社工+志愿者”力量,呼应青少年发展现实需求,将工作领域由原来的预防犯罪、困境救济拓展到青少年思想引导、身心健康促进、社会保障支持、合法权益维护等多个方面。

编辑:JUNYU  审编:admin

版权声明:凡来源不是“公益参考消息”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公益参考消息无关。公益参考消息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联系电话400-8059-268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