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我国自2018年12月31日起全面禁止废塑料等洋垃圾进口。此项禁令对现有的全球塑料循环体系产生了巨大冲击,使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倾泻垃圾的贸易格局发生了变化,对长期依赖进口废塑料的我国再生塑料产业发展模式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在此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全面认识和预判全球塑料循环体系的演化趋势,明确我国在这一循环体系中的角色定位,探明我国再生塑料产业发展的未来方向和关键策略。
全球塑料循环体系呈现四大特征
全球塑料循环体系由塑料的生产、消费、回收和贸易等部分组成。其中,废塑料的回收利用是全球塑料循环体系形成的关键。1980年以来,随着废塑料产生量的快速增长,各国纷纷出台塑料回收和再生政策,构建全球塑料循环体系、实现塑料的闭路循环也成为全球共识。总体而言,当前全球塑料循环体系呈现四大特征:
首先,全球塑料生产和循环规模快速扩张。塑料的全球大规模生产与使用大约始于1950年。截至2015年底,全球塑料年产量达到3.22亿吨,累积产量达到83亿吨。如果没有全球性的禁止塑料公约或规则,预计2050年全球塑料累积生产量将增长到260亿吨。同时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参与全球塑料循环的国家数量日益增多,各类塑料制品的全球贸易网络也越发复杂。参与废塑料贸易的国家已由1976年的20多个增加到2016年的120多个。
其次,全球废塑料的循环利用率不到10%。目前,大多数废塑料没有得到有效循环利用。根据美国学者的研究:截至2015年,全球累计已产生63亿吨废塑料,其中12%被焚烧,79%被填埋或废弃到自然环境,只有9%被循环利用。如果不能提高塑料的回收利用率,预计到2050年累计将会有120亿吨的废塑料被填埋、焚烧或丢弃到自然环境,可能引发严重的海洋、大气和土壤污染。
第三,塑料的循环利用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影响。废塑料的回收利用可以带来资源和环境的双重效益,一方面,废塑料的循环使用可以减少石油或生物基原材料的消耗,带来资源节约效益;另一方面,与利用石油生产原生塑料相比,利用废塑料生产再生塑料具有降低能耗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环境效益。然而,由于管理水平和技术工艺落后,在塑料回收利用的过程中也可能产生多种区域性的环境影响和健康风险,给部分国家和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带来巨大的压力。因此,我们需要从多角度辩证和综合地分析再生塑料产业的成本和效益:既不能只强调其资源节约和碳减排的效应,也不能只看到其在某些区域造成的负面影响。
最后,全球废塑料的贸易格局快速转变。自1977年以来,全球废塑料贸易的数量不断增长。1992年-2016年期间,全球所有国家废塑料总出口量从91万吨增加到1559万吨。在这一贸易体系中,各国的角色不尽相同,总体呈现以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大量出口废塑料的重要特征。就单一国家而言,其在全球贸易格局中的角色与其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比如,日本在2000年以前曾是废塑料的进口大国,但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现已成为废塑料的出口大国。中国曾经是毫无争议的全球废塑料消纳基地,但也可能经历类似的转折。在我国禁令颁布后,发达国家的废塑料可能会向印度、东南亚、非洲等发展中国家进一步转移,全球塑料循环体系将面临重大调整。
我国应对全球塑料循环体系变革的策略
中国是全球塑料循环体系的重要参与者和建设者。由于拥有庞大、成熟和完整的塑料再生产业体系,我国在全球塑料循环体系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在出口量基本为零的情况下,1987年-2017年期间,我国累计进口废塑料1.7亿吨,占世界总出口量的72%。伴随着废塑料进出口贸易带来的污染物流动,我国很大程度上承接了来自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转移,特别是广东清远等区域为处理发达国家的废塑料付出了巨大的生态环境和人群健康代价。
同时,我们要看到,中国本土废塑料产生量的增长可能成为全球塑料循环体系的一个新挑战。近年来,随着外卖和快递产业的飞速发展,中国本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塑料垃圾。但由于我国垃圾分类和回收体系尚不够健全,大量塑料被废弃。值得期待的是,我国国内废塑料的回收率逐年上升,2018年废塑料的回收价值高达1190亿元,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我国废塑料来源本土化的步伐。同时,我国企业也在积极融入世界塑料循环大体系,加快产业和技术向塑料来源国和贸易承接国的转移,以新的方式为全球塑料循环做出积极的贡献。
废塑料是重要的可再生资源,具有极高的循环利用价值,但在回收和利用过程中也会带来一定的环境问题。目前对塑料进行循环利用已成为全球共识,如何平衡其资源和环境双重属性成为建设全球塑料循环新体系的重要挑战。在此大变局下,建议我国在以下5方面作出应对:
一要积极参与全球塑料循环体系建设。要建立健全废塑料制品的品位和价值清单,坚定不移地禁止低值劣质废塑料的进口。2018年禁令实施后,全球废塑料贸易格局发生变化,长期严重依赖进口的再生塑料企业可以考虑通过与海外地区合作,在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同时进行部分产业和技术的转移,建设与废塑料来源地以及我国塑料消费市场联动的海外再生塑料生产基地,形成全球性的塑料循环经济系统。
二要完善和提升国内废塑料回收体系。为了建设国内废塑料正规回收体系,填补我国塑料行业的资源短缺,应该开发前端发展智能管理体系,实现“生产者处理,购买者交回,消费者收集”的管理模式;大力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实现塑料的正确投放;结合“互联网+回收”方式,构建中国特色环境押金制回收体系;制定相应的制度完善回收体系,实现集约、系统型的回收方式。
三要建立再生塑料流向和污染监管系统。废塑料的回收利用需要前端收集和后端加工再生企业共同配合,但目前大部分废塑料均流入非正规回收再生企业,易造成严重的环境影响。为了推动再生塑料产业朝着集约、清洁型发展,需要完善企业生产链,建立信息监管和流向系统,从资源获得环节优先支持正规资源回收企业的发展;依托流向监管系统,实现废塑料的回收利用和污染物的集中控制和削减。
四要提高塑料行业科技和环保水平。在塑料全产业链上提高科技水平,建议在塑料生产加工环节,对不具有回收利用价值的产品进行延长使用寿命的加工,以减少废弃量;在应用环节提倡循环使用,为相关再生材料和制品寻找合适的终端应用途径;在消费环节进行科学设计,提倡使用可生物降解的材料;在废物处理环节发展化学回收技术,尽可能在高分子态回收利用,促进塑料循环再生和高值利用。
五要构建塑料大数据平台。废塑料回收本地化逐渐成为维持我国企业正常运行的重要途径。但由于不同品类塑料的流向数据不便于统计和管理。有关部门应通过整合各方数据,建立塑料大数据平台:借助物质流分析方法,定量和动态追踪塑料在社会中的来源和去向,明确塑料生产和消费的数量、结构及其空间分布;借助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研究塑料全生命周期阶段的环境影响,找出优化再生塑料的生态环境风险及效益的方案;构建我国废塑料排放清单,阐明废塑料循环再生的生态环境效益和贡献,推动我国塑料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升我国塑料产业的国际话语权。
陈伟强、简小枚、汪鹏,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中科院城市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石磊,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国家环境保护生态工业重点实验室
版权声明:凡来源不是“公益参考消息”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公益参考消息无关。公益参考消息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联系电话400-8059-268
2019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5次缔约方会议(UNFCCC CoP25)将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 世人...
2019年11月2日,航拍新疆博州境内的艾比湖南岸。南岸虽然没有茂密的树林,大多是泛白盐碱滩,由于有精河...
中国支付宝推出的绿色倡议蚂蚁森林成功将5亿人的环保善举转变为一棵棵真实的树木,被种植在中国一些最干...
来源:人民网 记者 刘玲玲联合国5月6日在巴黎发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全球评估报告》显示,如...
近日,有新乡市民反映,在107国道施工现场,作业面积大,但是环保设施不到位,造成了很严重的扬尘污染。...
8月15至19日,由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化学分会主办的第十届全国环境化学...
据生态环境部微信公众号消息,生态环境部7月10日发布关于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作风纪律监督举报方式的公...
河北省环境科学学会2019年科学技术年会主会场 李珍摄环境治理智能化协同创新共同体河北创新中心挂牌仪...
3月23日,甘肃省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强在2019年世界气象日大型气象科普宣传活动现场接受记者采访中...
近日,一段讲述1961年到2016年中国年平均气温变化的视频在网上引发网友热议,这段由中国气象局公众气象...
1月3日,由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以下简称环境记协)主办的第二期环境茶座在京举行。本期茶座以回顾与...
弗鲁克特替磷剂新闻发布会现场金华市弗鲁克特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弗鲁克特)是一家定位于世界范围内先进的...
在地球上,氧气对于人类、动物等很多生物来说不可或缺。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氧气代表着生命的迹象。那么...
图为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清水行动深入企业内部检查。叶相成摄中国环境报通讯员 叶相成神定河、泗河这两条...
记者从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办公室获悉,截止到2020年1月1日零时,河南全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PM10年均...
蓝天下的北京颐和园。徐洋摄2019年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键一年,也是《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