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境气候 > 正文

它们的灭绝悄无声息

2020-03-04 09:43:31来源:中国环境报第4版

过去100年,灭绝或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有哪些?

能随口说出一种或几种的人,一定不在少数。

那么,野生植物呢?

很多人可能连一个名字都说不出来。

但事实是,野生植物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在地球上消失。去年最新公布的、迄今为止最大的一次植物学调查显示,自1900年以来,世界上的种子植物以每年近3种的速度消失,比预期的自然灭绝速度高出近500倍。而1750年以来,确定已经灭绝的植物有571种,并且由于人类对植物的认识非常有限,真实的灭绝数量要高得多。

令人遗憾的是,与动物灭绝相比,野生植物引发的关注和涟漪要小得多,采取的保护行动和举措也要少得多。

3月3日是“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主题是“维护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把关注的目光留一些给野生植物,给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不被重视的植物花木

因为“世界野生动植物日”,自然保护行动者、中国绿发会濒危物种专项基金负责人邵文杰,想起了11年前中央电视台一则让他印象深刻的公益广告——关于“百山祖冷杉”的公益广告。

广告里,植物画师李爱莉平静地说:“在我的职业生涯里,画过很多种植物,但有一种植物令我印象深刻,它就是百山祖冷杉,被发现的时候只有5株,如果不努力保护,人类以后只能在画纸上认识它了。”

李爱莉说的每一个字,像针一样一下一下地扎在邵文杰的心上。“5”这个数字,更是如刀刻斧凿般印在他的脑海中。

1976年,人类才在浙江南部庆元县百山祖南坡海拔1700米以上的地带发现百山祖冷杉,因此以百山祖命名。发现的时候只有5株,其中一株营养不良,另一株生长衰弱,因此对外宣传说只有3株。

为了挽救百山祖冷杉,自发现以来,人们投入了大量人力和财力,通过自然保护和人工繁育相结合,如今,百山祖冷杉在自然状态发芽的幼苗有400多株,又经过胚胎培育,培育了很多幼苗。虽然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它依然是世界级的极危物种,但距离灭绝,总归是远了些。

百山祖冷杉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因为尽管它的野外种群仍然濒危,但至少得到了人的关注。

然而,小叶橐吾、干生铃子香、小叶澜沧豆腐柴、单花百合、云南刺果藓、喙毛红豆、毛叶紫树、锯叶竹叶树、绒毛茜、异叶玉叶金花、红喙兰……这些植物的名字,很多人可能是第一次听,但它们已经灭绝。

每失去一个野生植物物种,就失去了一座独特基因库

很多人对于植物的灭绝不以为意。

因为很多灭绝的植物物种公众普遍不认识,生活中大多也没有机会接触,不能感受到植物消失的损失以及对人类本身的影响。

但事实是,植物消失的影响虽然不直观,却不可估量。

仅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看,每失去一个植物物种,人类就失去了一座独特的基因库。一个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如果没有野生水稻种质资源,人类将不可能成功培育杂交水稻。

另外一个著名的例子是,上世纪50年代末,美国大豆感染了囊孢线虫病,大豆生产濒于毁灭,科学家从野生大豆种质资源中筛选出了抗囊孢线虫病的“北京小黑豆”,育成高产抗病新品种,从而挽救了美国的大豆产业,并使其大豆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

“每个物种都是生态链中的独特一环,在生态系统中与其他生物产生互动。有的物种历经千万年进化,能在极端干旱、寒冷的环境中生存,无论从生态系统的功能性还是遗传资源的特殊性来说,都有独特和尚未被人类认知的价值。”科普达人“植物人史军”告诉记者。而一旦这些野外物种灭绝或消失,其具有的抗病、抗寒、抗旱等基因不可能再生。

值得关注的是,一些濒临灭绝的植物物种,并不是人工栽培成功,就可以不用担心了。很多濒危物种虽然可以在非自然环境下进行人工栽培,但是从科学研究及自然环境保护上讲,人工栽培无法代替植物的自然生长。

也正是因为如此,银杏、水杉这些被称为“活化石”的植物,虽然人们已经能够随处可见,但依然位列IUCN的红色名录中,因为野外种群的数量已经难得一见。

保护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保护植物,就是在保护人类自己。

北京植物园科普馆馆长王康告诉记者:“如果没有植物,人类将无法在这个地球上生存。”

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蔬菜、水果、油料等都来源于植物资源。据统计,人类历史上有3000种左右的植物被用作食物,还有7.5万种可食用植物,人类种植了约150种。即使是动物蛋白质来源,也是由各种植物为牛、羊、猪、鸡、鸭等提供食料的。野生植物更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工业原料,如木材、纤维、橡胶、松脂、天然淀粉等。可以说,野生植物与人们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

野生植物与人类的医药健康也直接相关。很久以前,人们就开始利用野生植物和真菌入药,直至今日。有数据显示,发达国家40%以上的药物依靠自然资源,许多现代药品尽管是化学合成的,但其原材料却取自野生植物。中药药材更是离不开植物,据统计,全国中药材种类有12000多种,其中11000多种是植物用药。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正是从菊科植物黄花蒿中提取出了治疗疟疾的高效药物青蒿素。

更不用说野生植物在整个生态系统平衡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一起构成了两类重要的自然生态资源,并且野生植物发挥着更为基础性的作用。无论是利用光合作用为绝大多数物种生存提供能量,还是调节气候变化、固定土壤、稳定水文、吸收分解环境中的污染物,植物构成了整个生态系统运行的基础。

增强保护意识,推动公众参与

在王康看来,无论是因药用价值还是观赏价值而导致的乱采滥伐,解决问题的当务之急在于提高公众科学素养,让公众停止消费野生植物。

“很多人迷信‘野生’效果,相信‘野生’价值更高,殊不知误采误食了黄连、乌头、钩吻,可能会带来生命危险,一些野生的竹笋、苹果、杏可能会附带地表径流的污染。没有证据证明野生的效果就比人工的好。”王康警告说。

在史军看来,今天人类早已超脱了以所有动植物为食物的自然属性,站在人类角度,自然界的动植物有了更高层级的用处。

“每种植物身上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学习这些生存方式,对人类的发展有着重要价值。不说别的,单单是气候变化,我们就能从不同种类植物身上学到很多知识,不是吗?如果只是当野菜吃掉了,那无异于把黄花梨家具当劈柴烧火了。”史军说。

教育,成为很多人寄予希望的所在。

“多参加植物园或自然机构的教育课程,多与科学家交流学习,哪怕到大自然中走一走,都是公众可以采取的行动举措。”王康说。

邵文杰告诉记者,去年网络上有美食博主用濒危植物“雪兔子”煮泡面,还有男子炫耀式破坏高山植物塔黄,是公众的监督与声讨,让事件得到了应有的关注,也让涉事者得到了相应的惩罚。在他看来,这是公众参与植物保护的极好例子。

“此外,公众还可以参与一系列关于植物保护的行动和倡导。比如在网络上曝光乱采滥挖濒危花木的行为,担当保护濒危花木宣传员,对违法行为进行举报和监督,呼吁国家加快出台最新的植物保护名录等。”邵文杰说。

人与野生植物的剧烈冲突

王康常在公众场合讲血皮槭的故事。血皮槭是我国特有种,观赏性强,是我国北方大地冬季少有的暖色调树种,曾在陕西、湖北等地广泛分布。但是由于稠密的人口分布、高速公路等设施的修建,血皮槭的栖息地分布逐渐碎片化。这使得血皮槭树与树之间难以进行基因交流,也很难结出种子。如今,野生血皮槭属于濒危物种。

“今天是血皮槭,明天又会是哪个物种呢?”王康担心的是,因为人类活动的加剧、栖息环境的破坏、法律法规的缺失、气候变化的影响等,目前植物整体的生存状态和生存空间已经被压缩到了极致。“物种灭绝仅仅是野生植物保护严峻形势的一个方面。”王康说。

邵文杰也发现,人类对植物栖息地的破坏以及过度的采摘利用,集中体现了人与植物的冲突,前者影响植物自然繁殖,后者导致其数量减少。

“尤其是出于对野生植物药性的迷信和畸形的观赏需求,很多人在利益的驱动下将黑手伸向了野生植物。”邵文杰说。

比如,因为长得好看、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兰花科的植物遭遇疯狂采摘。人们要么将其摘回家里摆放,要么将其卖给专业玩家。这让全国多地的兰花科植物均面临不同程度的威胁。

再比如,同样是人参,人们天然相信野生人参比人工种植人参的效果要好。目前,人们已经很难在野外找到野生人参。

“天山雪莲也是如此,人们相信野生天山雪莲的药用价值就比人工种植的要高。这使得天生雪莲的分布面积,在短短60年间内,就从5000万亩下降到如今的1000万亩,减少了4/5,分布海拔也从1800米上升到3000多米。”邵文杰说。

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红豆杉、绿绒蒿、塔黄等植物物种的身上。

编辑:admin  审编:木易

版权声明:凡来源不是“公益参考消息”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公益参考消息无关。公益参考消息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联系电话400-8059-268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