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支持广大社工、义工和志愿者开展心理疏导、情绪支持、保障支持等服务。”这表明在我国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国家战略部署中,社会工作被纳入专业服务力量队列。我国社会工作在抗疫前期的主动参与和作用发挥,得到了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高度肯定。
以武汉市为主战场的全国本土疫情传播已基本阻断,但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暴发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仍需保持高度警惕,“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而放眼世界,疫情正在全球迅速蔓延,风险随之全球化。社会工作也迎来了抗疫新阶段。面向人类重大挑战,社会工作当责无旁贷担起时代使命。然而专业的社会工作力量要在重大灾害应对中真正发挥专业效能,就必须固守价值根本,秉持“价值先行”,才能有效回应日趋复杂的抗疫形势和社会需求。
一、践行“服务”,促进社会秩序恢复
社会工作参与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正由“应对”阶段向“重建”阶段过渡,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我国疫情防控的工作重点已经由阻断疫情扩散、减少人员伤亡,转为一手抓国内疫情消除后的社会秩序重建,一手抓境外疫情风险的输入防控。
一方面,疫情全球化带来的外来流动性风险增加,疫情精准防控难度更大,医疗服务仍将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复工、复学、复农的开始,因疫情带来的心理问题、经济问题、社会信任问题、社会支持网络断裂问题、社区治理问题、社会稳定问题等开始凸显,社会秩序恢复成为重要议题。
疫情后秩序恢复首先是指个人的心灵、情感、精神秩序的恢复,再次是人类生产生活等社会秩序的恢复,最后是更大层面上的自然与生态秩序的恢复。社会秩序中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网络的恢复与重构,是最长期也是最艰难的部分,而这正是社会工作可以发挥专业优势的所在。为国内外受疫情影响的群体提供专业服务、促进社会秩序恢复,将是疫情结束后较长一个时期内社会工作的核心任务。
疫情阶段社会工作服务对象包括病亡者家属、重症者及其家属、痊愈患者及家属、隔离者、境外输入患者;受疫情影响生计困难者、劳动力丧失者、疫情困境老人、儿童等;以及医护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个人和群体。他们可能会持续经历和承受身体康复中的苦痛,可能会面临疫情污名化,社会排斥和歧视,可能会面对因疫情导致的社会关系结构、社会支持网络的巨大变动带来的无能为力、缺失感,也可能面临延迟爆发的心理危机,或是因疫情全球化,产业链断裂失业带来的生计问题、家庭问题……即便是一般社会成员,经此疫情后,表现出的社会心态也有所变化。这些都给疫情过后社会秩序的恢复和稳定带来相当风险。
社会工作者用系统的观念看待受疫情影响的人,以社区(包括线上线下)为主阵地,通过细分服务对象群体,准确掌握不同人群的需求,结合自身资源与优势,按服务需求紧急、重要程度等标准,对不同服务群体进行筛选排序,提供个别化、精细化的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促进其生理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恢复;同时,秉持“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理念,在疫情防控中动员服务对象、社区自身的力量,从提升社区自身的免疫力入手,强调重建中服务对象自身抗逆力、自身内在动力的发掘与发挥,通过持续努力,帮助服务对象在更高水平上重新适应社会,全面恢复社会秩序。
二、践行“公平与正义”,做好资源链接与分配
社会工作者通过专业价值和伦理判断,保持开放式沟通,在抗疫中链接、整合、参与分配各类资源过程中践行“公平与正义”。
政策、人力、财力、物力、新技术以及服务对象(包括个人、群体、社区等)的正式、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等,都属于社工眼里的社会资源。
疫情期间,以财力、物力为代表的物质性社会资源爆发式聚集,但由于供给和需求之间的时间差,特定范围内却又资源短缺。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既兼顾各类人群的需要又能平衡各类关系—人情关系、专业关系、法理关系等等,必须时刻保有“公平与正义”的价值敏感,保障不同群体能受到公平和公正地对待,确保相对弱势群体能够平等地获得抗疫物资及服务。
以各类志愿者为代表的各类人力资源,在疫情初期,怀着“为抗疫奉献一份力”的初心快速集中,并主要以“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形式开展服务,社会工作者也摸索了一套包含招募、审核、培训、上岗服务、考核、总结、激励等在内的资源管理和配置模式。在疫情发展新阶段,随着防疫重点的转移,国内抗疫线下服务的需求日益凸显,国际抗疫线上服务需求突出,这需要社会工作者迅速行动起来,优化和合理配置人力资源,运用各种技术手段,促进线上、线下志愿者资源和服务对象的实时精准对接。
受疫情影响严重的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资源出现了雪崩式坍塌。在抗疫新阶段,社会工作者应该充分尊重人的价值与尊严,肯定服务对象的内在能力,发现其优势,通过增权、改造环境、整合包括自身资源在内的各级资源来解决问题,满足需求。
疫情相关社会政策资源总体呈上升态势,但仍存在信息传递的损耗和理解偏差,社会工作一是应在专业服务中有意识地向服务对象及时正确地解读、传递相关社会政策;二是发挥政策倡导者的角色,推动政策的公平公正落地;三是应着力倡导推动社会工作在疫情、灾情等突发事件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的法律地位,获取社会政策更大优势。
三、践行“合作与敬业”,推动专业水平提升
疫情初期,在国家动员的大框架下,体制内的社会工作者、社工机构、高校社工专业师生及各类公益机构、慈善组织从业者等,通常是基于自身现有服务能力、项目框架及落地范围提供相关服务,实际上并未完全形成专业合力。与目前所处的中国社会工作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只是在专业使命感驱动下,没有疫情应对经验和技巧的社工们边探索边学习,边开展服务,超出社工现有实务经验与能力的现象也并不少见。
进入疫情新阶段,各级社会工作联合会、企业、基金会等多元主体积极促成各类专业社会工作者、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不同层级、不同地域范围,搭建了若干个社会工作同行沟通合作的平台,开始有意识地推动构建并事实上已经形成“机构-区域-全国-全球”多个层面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共同体的雏形。
与此同时,受隔离政策影响,此次疫情期间,线上社会工作服务以前所未有的猛烈姿态出现。线上服务过程中,社工熟知的生命至上、平等与相对平等、自主与自由、最小伤害、更好的生活质量、隐私与保密、真诚而毫无保留的提供信息、知情同意等原则如何操作才是符合伦理的?社会工作专业的边界应是如何?如何保证线上服务对象的信息不外泄?网络时代,如何有效借助新兴技术更好地传播社会工作理念、社会工作服务?新问题不断出现,而这些问题现在并没有确定的答案。
因此,在疫情发展新阶段,社会工作者必须践行“合作”和“敬业”这两个社会工作核心价值,这是社会工作者必须承担的对专业和社会的伦理责任。社会工作者有意识地借助并积极参与构建国内、国际各级各类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共同体,针对在抗疫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挑战,进行开放、多层次、多地域、多领域的国内外交流与合作,认真分析疫情下各类人群的需求,积极研发社会工作新方法、新技术,不断拓展专业领域,积极主动分享抗疫社会工作的实务经验、研究成果和伦理体验等专业成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回应疫情全球化带来的各项挑战和需求,在抗疫新阶段更好地贡献社会工作专业力量。
版权声明:凡来源不是“公益参考消息”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公益参考消息无关。公益参考消息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联系电话400-8059-268
疫情防控期间,社工为老人送饭拿药、与康园学员线上互动…… 暖心小举动 汇聚大温暖江门邮政调动全部...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兰州致远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第一时间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迅速行动、投入战斗,同时间...
本报讯当前,疫情防控正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辽宁省大连市民政局围绕复工复产、人员返连等实际,推出...
李克强主持召开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部署做好下一步防控工作 加强对防控一线社区工作...
2019年3月30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调查》栏目专门用一个专题45分钟的时间来报道专业社工和社工在...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牵动人心,随着武汉、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多地报告的确诊或疑似病例逐渐增加,作...
疫情的主战场在一线,医务人员是抗疫主力军。随着疫情趋势平缓,有几个问题值得医务社工思考:如何更好...
目前,四川省成都市已有超过5 3万人次专业社工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协助排查超过590万人次。此次疫情防控...
2020年3月17日是第14个国际社工日。这天,缙云县力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组织社工开展守护儿童、托起希望主...
6月27日,本市召开纪念建党98周年暨全市社区党建创新经验交流会。来自市委组织部,市、区委社会工委民政...
鲁网3月29日讯(记者 刘玉娜 通讯员 毕海虹 郭丰瑜)日前,青岛西海岸新区积极对接协调青岛理工大学社...
近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济宁任城区取得社会工作师资格证书的共有750余人,在全...
在成都,有这么一群特殊儿童,他们是白血病或其他恶性肿瘤孩子,被称为口罩天使的小白。我们偶尔出门戴...
王春琦在社区值守。朱松梅摄对朝阳红松园北里的社工王春琦来说,2月25日是个值得铭记一生的日子。那天,...
"鞠老师,谢谢您,我今天过得很开心。"2020年3月21日。在南充市嘉陵区鸢尾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组织的"亲...
今日永州讯(通讯员 赵亚莉 唐金华)3月23日是社会工作宣传周的最后一天,为积极响应第七届湖南省社会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