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中国继续上调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等民生待遇——
上调民生保障待遇不停步
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已实现“16连涨”,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调整也跟着来了!国庆前后,多地社保部门转发了人社部、财政部《关于2020年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全国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的通知》。这一待遇上调从7月份计起,多地承诺在10月底前补发、调整到位。
养老金继续上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上调;价格临时补贴及时发放;失业保险保障范围不断扩大;医保门诊封顶线提高……今年以来,中国经济面临困难挑战,受疫情冲击和减税降费等因素影响,财政过“紧日子”,但中国民生保障水平仍在不断提高。
“兜”住最困难群体,“保”住最基本生活。这背后,是各级政府精打细算的“紧日子”换来百姓实实在在的“好日子”,是大国账本里的民生温度。
民生保障更坚实
——全国退休人员养老金上调5%,多地调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价格临时补贴、失业保险保障力度加大
几个月前,在甘肃省东乡县考勒乡八十个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祁不德老人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此前,由于人户分离,加上经济困难,老人一直没有参保。
每月一两百元的养老金,虽然不多,但对贫困老人来说,却是最稳定的生活保障。为让贫困人员应保尽保,上半年,有关部门共为3372.26万困难群体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37.48亿元。许多像祁不德一样的老人,也获得了老年生活的一份可靠保障。
疫情突如其来,经济增速放缓,很多人曾以为,今年的各项民生保障标准肯定不会上调了。但实际上,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今年中国民生保障力度仍在持续加大。
——总体涨幅5%!今年全国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继续上调,上调幅度为5%左右。多个省份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中央调剂比例提高到4%。
——累计发放约246.3亿元!今年以来,各地及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惠及困难群众约3.66亿人次。国家发改委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继续实施价格临时补贴阶段性“提标扩围”政策或发放一次性补贴,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多地再次提标!近期,多省份明确调整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如辽宁省确定今年全省城市低保标准平均提高5%以上,全省农村低保标准平均提高7%以上。上海调整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标准,从每人每月1160元调整为每人每月1240元。
此外,今年失业保险保障范围不断扩大,将参保不足1年的农民工等失业人员都纳入保障;生活困难且失业保险政策无法覆盖的农民工等,可申请一次性临时救助金;未成年人获得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的条件从16周岁延长至18周岁……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网不断织牢。
“落实好保民生的各项政策,离不开真金白银的财力保障。”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副主任何代欣说,在这个特殊时期,各地加力稳住民生“基本盘”,让资金切实惠企利民。
“紧日子”换“好日子”
——中央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其中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
今年以来,脱贫攻坚、民生保障等支出持续增加,与此同时,受疫情冲击、减税降费等因素影响,财政收入面临较大压力。那么,提高民生待遇的钱从哪来?
这背后,是财政精打细算的“紧日子”换来百姓实实在在的“好日子”。
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一方面做好加减法。
今年财政赤字率提高到3.6%以上,比去年提高0.8个百分点,增加1万亿元财政资金;中央财政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1.6万亿元……做加法,财政政策更积极。
做减法,主要是惠企惠民,减税降费。今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中央出台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预计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规模将超过2.5万亿元,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
另一方面,支出结构更优化。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中央政府要带头,中央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其中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与此同时,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重点领域支出要切实保障。以最近刚刚明确上调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全国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为例,提高标准所需资金,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给予全额补助,对东部地区给予50%的补助。
政府过“紧日子”空间有多大?财政部部长刘昆表示,近年来,确实对“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做了连年压缩。过“紧日子”,在预算的科学安排上,在勤俭节约、精打细算上,在提质增效上还有空间。
受疫情冲击、减税降费等因素影响,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10.8%。不过,随着推进复工复产和助企纾困成效继续显现,自6月以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连续3个月实现正增长。
“关于全年的财政收支形势,我们看到,二季度以来经济运行逐月好转,生产需求持续回暖,主要指标恢复性增长,积极因素明显增多。综合看,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随着经济发展稳定转好,通过努力,我们有信心完成今年财政工作各项目标任务。”刘昆表示。
地方财力来源有保障
——截至8月31日,在1.7万亿元直达资金中已形成实际支出7358亿元,其中市县基层支出7125亿元,占比96.8%
湖北武汉市安排了47.26亿元,支持11个中心城区医院改扩建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四川安排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资金,对贫困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等群体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广东向市县基层下达直达资金243.5亿元,实现所有县区财力性转移支付只增不减……
从常态化疫情防控、帮扶市场主体和困难群众到保基层运转,今年以来,一笔笔财政资金坐着“直通车”快速抵达最基层,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送去“真金白银”的支持。
今年,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这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并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让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据财政部直达资金监控系统数据统计,截至8月31日,在1.7万亿元直达资金中已形成实际支出7358亿元,其中市县基层支出7125亿元,占比96.8%。
“资金直达基层整体进度‘快了’,在拉动经济、推动‘六稳’和‘六保’工作方面正在发挥效用。”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说。
数据显示,1-8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9925亿元。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基层“三保”等重点领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与疫情防控直接相关的公共卫生支出增长70.2%,扶贫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分别增长12.8%、10.9%。
据了解,未来,财政还将围绕“六保”任务持续发力,努力实现经济发展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例如,保居民就业,支持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保基本民生,重点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做好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众和退休人员的重点保障。
“要突出财政的公共性公平性,精准发力、补上短板,更加注重对关键时点、困难人群的帮扶,切实保障好群众基本生活,坚决兜牢基本民生底线。”刘昆说。
版权声明:凡来源不是“公益参考消息”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公益参考消息无关。公益参考消息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联系电话400-8059-268
近日,由书旗、UC、担当者行动教育基金会共同举办的益起读书公益活动正式上线。本次活动将为甘肃、广西...
春节是我们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回家、团圆饭也是春节期间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近日,北京蒲公英中学的...
4月16日早上,阳光明媚。郑州市老年骑协慈善志愿者工作站的百名骑友们同时也是郑州慈善志愿者们,分别在...
2019年10月13日三菱友谊杯第五届残疾人民间足球争霸赛总决赛开赛仪式在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举行...
央广网北京9月3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2日主...
83年了。1937年7月7日夜,在卢沟桥畔静谧的夜色中,划过一声尖锐的枪鸣。侵华日军以一名士兵失踪为由制...
7月13日,平安集团驻海南机构联合开展 美丽兰训 你我共建 平安一家亲扶贫公益活动,来自平安银行、产...
新华社郑州9月14日电(记者余俊杰、刘怀丕)2020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14日拉开帷幕,将在全国范围内持续开...
健康是亘古不变的主题,但甲状腺的健康却常常被大众忽视,很多人直到自己得了病才后知后觉。其实早在20...
11月28日,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建龙就绿色中国行公益活动作出重要批示,对绿...
今年以来中国继续上调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等民生待遇——上调民生保障待遇不停步企业...
中新网北京10月13日电 (记者 张蔚然 张素)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13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二...
海关总署13日发布数据,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3 12万亿元,同比增长0 7%,实现今年以来外贸...
本报西安10月11日电(记者王瑨)11日晚,第七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在西安开幕。本届电影节由陕西省人民政...
新华社日内瓦10月11日电(记者刘曲)世界卫生组织11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达371098...
10月9日,假期结束后的首个交易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高开逾800点。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