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境气候 > 正文

人类的必答题:共同应对全球气候恶变

2021-07-27 09:47:01来源:纵相新闻

罕见的暴雨洪涝灾害还在河南逞威,台风“烟花”已携特大暴雨高调登陆浙江、上海。中国素来饱受自然灾害之苦,天灾面前,各地总结经验教训,严阵以待抗击。“人命关天”是深入骨髓的理念,“以人民为中心”是各项工作的宗旨,党政领导现场指挥调度,各部门专业精细应对,全社会众志成城救助,民众才能在天灾面前有安全感。

当今世界越来越不安全,除了仍在肆虐的新冠疫情,种种天灾频频爆发,暴雨洪涝、热浪火灾、低温严寒及干旱敲响了有关极端天气频发的警钟。在暴雨洪涝中,德国、比利时、荷兰和法国等虽然经济科技领先,可仍有数百人遇难,大批城镇变为废墟;在高温热浪中,北美洲、澳大利亚、巴西等地出现近50℃高温,引发山林火灾和漫天烟霾;而位于南半球的南非,如今低温连破历史纪录,约翰内斯堡-7℃、金伯利-9.9℃,连降大雪和疫情泛滥也导致了大规模城市骚乱。

(图片说明:7月20日,一名男子在美国纽约曼哈顿拍摄高楼笼罩在雾霾中的景象。当日,受美国西部山火肆虐产生的烟尘影响,纽约出现雾霾天气。新华社记者摄)

全球气候恶变:人类共同的必答题

一连串的天灾不会就此为止,全球气候正在恶变。气候专家认为,虽然全球变暖并非极端天气的单一成因,但其增加了极端天气出现的可能性。极端天气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国家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现实,这已超出科学领域,成为人类共同的必答题。新加坡《联合早报》评论说,极端天气频发是不祥之兆,更是严厉的警示,如果人类继续拖延和折腾,无法和衷共济,后果只有一个:共同遭殃。

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给人类带来了福祉,使不少国家和民众逐步摆脱贫困,使现代生活比以往任何时代都便捷和高效;但也带来了两个不得不面对的世界难题:一是科技经济高速发展的代价是对地球不可避免消耗和破坏,人类与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前提是关系平衡,索取和反哺,利用和再生,都是在时间、程度、方式上的平衡;一旦平衡被打破,短时间难以修复,势必导致自然环境的倾偏。二是科技经济高速发展的成果是部分国家和族群优先享受或独享,但由此破坏的自然环境却是全球一体化的,自然环境的倾偏后果也势必由全人类各个国家、各个族群共同面对、共同承担。

可惜,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关注,还不是人类社会的焦点。全球的焦点始终在政治权欲,在军事冲突,在经济利益;抑或在科技创新,在文化交流,在教育卫生,在人的七情六欲中沸沸扬扬,热热闹闹。而对于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姿态大于表态,表态大于表现。美国每年将数千亿美元用于军事扩张和军备竞赛,以维护强权霸凌的地位,却退出《巴黎气候协定》,资本主义的贪得无厌和军国主义的穷凶极恶,只会给世界带来无穷人祸。

(资料图片:当地时间2017年6月1日,美国前任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宣布,美国将退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新华社发 迈克·泰勒摄)

国际社会行动:阻击全球气候变暖

客观说,近年来国际上对于气候变化的惊呼之声越来越强烈,越来越多普通民众加入其中,比如瑞典环保少女格雷塔。近年来,她在世界各地奔走呐喊,公开怒怼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恳切呼吁各国当局对人类与世界负起应有责任,不要把气变灾难留给后代。当今世界需要更多的“格雷塔呼唤”。

为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气候变化危害,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通过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提出到90年代末使发达国家温室气体的年排放量控制在1990年的水平。1997年,在日本京都召开了公约缔约国第二次大会,通过了《京都议定书》,规定了六种受控温室气体,明确了各发达国家削减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比例,并且允许发达国家之间采取联合履约行动。2009年12月,丹麦哥本哈根召开了世界气候大会。来自世界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

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1日,在法国巴黎举行了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暨《京都议定书》第11次缔约方大会”,184个国家提交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涵盖全球碳排放量的97.9%。2015年12月1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近200个缔约方一致通过了著名的《巴黎协定》,协定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了安排。2019年12月,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5次缔约方会议。今年4月,举行了“领导人气候峰会”。

今年11月,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将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据透露,大会将全球气温升幅限制在比工业化前水平高1.5C之内。韩国总统文在寅今年5月表示,“韩国有意申办2023年的第28届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韩国“将提前、积极参与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危机的努力”。

中国担负责任:同舟共济、守望相助

联合国积极推进全球气候大会达成的公约和《巴黎协定》,中国历来都积极参加全球气变化会议、倡议和各项活动,并克服各种困难,自行承担各种压力,做出了负责任的庄严承诺。

习近平主席今年4月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习主席指出:“气候变化带给人类的挑战是现实的、严峻的、长远的。但我坚信,只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舟共济、守望相助,人类必将能够应对好全球气候环境挑战,把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留给子孙后代。”习主席的重要讲话,获得了国际舆论的高度赞扬。

(图片说明:4月22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李响 摄)

应该说,目前国际上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视度已明显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阵势已摆开,原则已基本确立,目标也已经提出,共识有所加强,这是好事。但同时也必须看到,一些国家对于应对气候变化还是多,做得少,承诺多,兑现少。由于各种原因并涉及到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全球气候变化的应对无论是在国际层面还是很多的国家层面,目前还是阻力重重,推进艰难,实际成效有限。美国等西方大国甚至心怀鬼胎,试图利用气候变化大做文章,进行政治操弄。

三大关键:应对全球气候恶变

目前的关键在于三方面:一是世界各国特别是世界大国要真正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率先垂范,而不能自私自利,目光短浅,或者说一套做一套;二是联合国和相关国际组织要强力推动,发挥骨干作用和公平的监督作用,促使已经达成的公约和已经做出的承诺得以真正落实;三是发达国家要加强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全球气候变化如同“木桶原理”,必须齐心协力,才能共破难题。

英国首相约翰逊在6月的七国集团峰会上,高调宣称要作为格拉斯哥全球气候变化大会东道主,积极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但约翰逊是一个惯于煽动的政客,其实际表现将会如何有待观察。另外,仅靠英国等国是推动不了全球气变应对行动的。但愿最近以来全球极端天气的频发及其造成的重大灾难,能够对世界产生更多的警醒,否则世界将真的危矣。

编辑: admin  审编:xjl

版权声明:凡来源不是“公益参考消息”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公益参考消息无关。公益参考消息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联系电话400-8059-268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