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志愿服务 > 正文

银发志愿服务队: 十八般武艺大显身手

2021-07-20 14:53:13来源:北京晚报

三位磨刀师傅在义务为居民磨刀

一支平均年龄64岁的“银发志愿服务队”中,有退休的工程师、理发师,也有裁缝和木工……擅长“十八般武艺”的老人们,利用专长为居民提供专业的服务。13年的坚持,他们奉献了自我价值,也给社区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同时,还收获了浓浓邻里情。

花甲老人

“老杜,电推子电充满了吗?”“老吕,磨刀石少了一块,再去拿一下吧!”……22日,是银发志愿服务队固定的社区志愿服务日。一大早,大伙儿就在房山区窦店镇田家园社区小广场上忙活儿起来,抬桌子、搬椅子、整理工具,准备一展身手。

大树下,磨刀摊刚一摆好,十几位居民就带着菜刀、剪子围过来了。人群中,马广信、吕振泉、王建强三位年过六旬的老师傅坐在长条凳上,弯着腰,低着头,认真地磨着手中的菜刀。

随着“嚓嚓”的磨刀声,那些钝了的、缺了口的菜刀、剪刀,就在他们手中又重新恢复锋利、闪闪发亮。“我们老哥仨是流水线作业,磨一把刀20分钟,虽说会费点时,但这样磨出来的刀才用得住。现在外面磨刀都是用砂轮打的,那样刀一发热,钢刃就软了,不好使了。”坚持义务磨刀6年的老马,谈起其中的诀窍颇有一番心得。

“嗒嗒嗒……”“磨刀摊”一旁,老式缝纫机发出的转响声传了过来。65岁的陶玉萍坐在缝纫机前,俯身盯着缝纫机的走线,双脚不停踩着踏板,将一条裤腿抻平往机针前推,动作十分娴熟。她正在给一位居民送来的裤子扦裤边。

改肥瘦、扦裤边、换拉锁、缝扣子、补开线……一上午,来找陶玉萍缝补衣服的人络绎不绝。只见她穿针引线,几分钟时间就将老人一件袖子开线的衬衣修补好了。张大妈高兴得直夸陶玉萍的手艺好,“玉萍有一双巧手,更有一颗爱心。她给我们缝衣服不收一分钱不说,还自己搭线、搭拉链和扣子。”

在不大的社区小广场上,还有修自行车、修电器、为居民理发的师傅……

张福贵在修理居民送来的电水壶

银发“专家”

“一提起老年志愿服务队,大家总觉得我们只会站站岗、发发宣传册,其实我们都是拥有一技之长的‘专家’,能为街坊四邻提供专业的服务。”马广信得意地说。

银发服务队的元老——70岁的王玉民还记得,十几年前,他搬进了田家园社区,虽说生活条件改善了,但总觉得生活中缺点什么。

“街坊邻居一个也不认识,没什么朋友,感觉特别孤独。”王玉民回忆,一次偶然的机会,社区工作人员得知老王过去当兵时曾是部队的理发员,便向他提议在社区成立一支志愿服务队,他二话没说就同意了。

“社区里老年人多,尤其是空巢老人遇到一些需要缝缝补补的活儿,就犯了难。看到银发服务队发出了征集志愿者的消息,曾在服装厂工作过的我就来了。”陶玉萍边缝扣子边说,3年来,居民有缝补衣服的需求都找她,有时送来的衣服多得做不完就拿回去做。“大家都说我做活儿细致,比外面改的还好。退休后还能在社区发挥余热,也是老有所乐、老有所得了!”

“在广场服务的老年人可不是临时来帮帮忙的,他们在退休前,都是各行业的专业人员。”社区党总支书记韩玉梅介绍,2008年,银发服务队成立之初,只是在物业门前摆个摊子,仅有的3位理发师免费给居民理发。如今,十几年过去了,银发服务队已发展到20多人,他们中有退休的机电工程师、理发店老板,还有的曾是服装厂职工……大伙儿各有所长,纷纷拿出自己的看家本事。服务项目也增加至磨刀、修自行车、电器、理发、缝纫裁衣、修脚等七八项。

12年为居民修家电400多件

在银发服务队里,73岁的张福贵是年纪最大的一位。他的服务场地有些特殊,不是在他的工作间里,就是在居民家中。

走进张福贵的工作间,里面摆放着电风扇、老式半导体、电磁炉等各式各样的电器,这些都是居民送来让他帮忙维修的。张福贵说:“我以前是机电工程师,专门修大型工业机械的。退休后也闲不下来,得知服务队里还少一个会修电器的,我就自告奋勇参加了。”

话音未落,一位居民拿着热水壶走了进来。“张师傅,快给我修修吧,我这壶怎么打不开了。”只见张福贵接过电水壶,仔细检查了一遍,便手法娴熟地用螺丝刀将壶柄盖拆下,卸下开关弹簧,再换上新开关,最后把壶柄盖装回,齐活儿。前后几道工序,不过用时十几分钟。接上一壶水,插上电源,按下开关,电水壶又可以正常使用了。

“虽说以前修的是工业电器,现在都是些电磁炉、电饭锅、洗衣机这些家用电器,不过原理都是相通的,无非就是电源、用电设备、传输电路和开关。只是有些家用电器的配件不好找,我就得进城去买。”张福贵拿出自己的材料盒,里面装着一堆感温元件、小开关、发光二极管等,这些都是他自己垫钱买的。给居民修电器,他从没收过一分钱。

“修电器是个耗工夫的活儿,一天修不完,我就把电器拿回去接着干。我的手机24小时开机,谁家电路、插座坏了,一个电话打过来,我也上门去修。算下来,加入银发服务队已有12年时间了,经我修理过的电器,少说也得有400多件了。”张福贵颇有些自豪地说。

张福贵将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帮居民修理电器上,可他却觉得乐此不疲。一次,三区1号楼一户居民家刚装修好的房子,厨房和厕所就出现了供电故障。物业派人去了好几趟都修不好,总是一合闸就断电。于是,居民请来了张福贵。听说了断电的“症状”,张福贵第一反应就是零线、地线接反了。他打开接线盒,用万用表一根一根对,果然发现就是这个问题。找准问题“对症下药”,张福贵又帮居民家重新进行穿线,问题迎刃而解。这户居民连连向张福贵表达感谢,要请他吃饭,张福贵婉言谢绝了。

九旬老人有了“专用”理发师

70岁的服务队队员王玉民为十五六位居民理完发时,已快到中午了。看看广场上没有人了,他收拾好工具箱后并没有回家,而是一路小跑着直奔4层的张进庆和吴凤慧老两口家。

将老人慢慢搀扶到椅子上坐正后,王玉民给他系上围布,拿起电推子,一边和老人热乎地聊着天,一边理着发……

“我俩是从海淀搬过来的,一住下就不愿意走了,因为这社区里的人情味儿浓!”张进庆大爷说:“孙子、孙媳都忙,难得回来看看,我们的生活难题全靠社区的服务队帮忙。要买什么东西,他们给送上门;交水电费、电话费,也是他们代劳;厨房顶棚掉了,他们找修理工来修;我和老伴儿每次头发长了,都不用打电话,老王就上门了……”

“年近九旬的张进庆老两口腿脚不好,上下楼不便。每到服务日,上门去给老两口理发就成了我的活儿,这一干就是好几年。”王玉民老人说。

理完发时,念叨着服务队的好,张大爷也激动地哽咽了。

服务邻里浓浓的人情味儿

“在社区生活的老年人中,有很多像我们这样专业的人员,能用一技之长给街坊四邻帮得上忙,不但能发挥余热,还特有成就感,从中还能发现老年人的自我价值,享受奉献的快乐!”张福贵说,13年来,原本不相识的老邻居因志愿服务而结缘,一同为社区的百姓服务,相互之间也亲如一家人。

银发志愿服务队的理发师王玉民结识到了无话不谈的老哥们儿老吕、老宗和老何。几人不光一起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还经常相约一起打乒乓球,锻炼身体。

“头发长了,大伙儿互相帮着剪,生活上遇到什么事也都是互帮互助。”老王说。记得有一次,他和老何作为志愿者正在社区东门执勤时,突然接到了老伴儿打来电话说她腹痛难忍。这可把老王急坏了,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这时,老何说:“别急,我家有车,我开车送你们去医院。”于是,老何开着车以最快的速度将他们送到了良乡医院。“我老伴儿患的是急性阑尾炎,幸好及时赶到医院做了手术。医生说要是再晚一会儿,人就危险了。”

“像这样队员之间互相帮助的事情太多了,就连谁家产生了小矛盾,也是队员们帮忙调解的。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我也收获了这么多温暖的邻里情,感受到了浓浓的人情味儿。”王玉民感慨道。(据《北京晚报》)

编辑: admin  审编:xjl

版权声明:凡来源不是“公益参考消息”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公益参考消息无关。公益参考消息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联系电话400-8059-268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