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活动 > 正文

她“逆行”出校,只为给生命续航

2022-11-22 09:08:54来源:重庆频道

小丽手捧捐献造血干细胞荣誉证书。西南大学供图

小丽手捧捐献造血干细胞荣誉证书。西南大学供图

“想到我的造血干细胞能够为一位小朋友带去延续生命的希望,我觉得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11月18日,“逆行”出校的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小丽(化名)回到学校,和同学们讲起这几天来的经历,脸上充满自豪。原来,几天前,她成功向一位患有血液病的小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混悬液。

“我是唯一能救他的人!”

11月15日上午,在重庆某三甲医院,注射完最后一支动员剂后,小丽躺在病床上,看着医生将针头扎进自己左手臂血管中。输血管的另一端,造血干细胞采集机器慢慢运转,鲜红的血液被送到机器中,提取其中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

历时5个半小时,小丽顺利完成了采集。18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装在采集袋中,医护人员郑重地将其装入冷藏箱。紧接着,这份“生命的种子”将会被送去天津,挽救一个小患者的生命。

“我是唯一能救他的人!”小丽说,采集完那一刻,自己觉得格外轻松,患者是一位8岁小男孩,虽素未谋面,她一直默默地祈祷男孩早日康复。

阳光善良的小丽。西南大学供图

阳光善良的小丽。西南大学供图

运动+饮食自律,只为献出高质量“种子”

2019年,小丽还是一名大三学生。当她和室友第一次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后,认为这是一件“可以救人的事”,于是毫不犹豫地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成为了一名志愿者。

骨髓移植的匹配率很低,对于供者身体情况也有严苛的要求。

今年7月,经中华骨髓库检索,小丽与一名身患血液病的小患者初筛相合。中华骨髓库天津分库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与她取得联系。“当时很惊讶,十几万分之一的缘分竟被我遇到。”接到电话后,油然而生的责任感和使命让小丽当即决定捐献。

“家人担心是难免的,于是我先做功课,将相关的医学知识了解透彻之后,再去给他们‘科普’。”小丽回忆,为了让父母宽心,她还动员了身边的医生朋友,还有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给父母详细讲述整个捐献过程和相关情况,最终才打消了他们的顾虑,获得了他们的全力支持。

今年8月,经过高分辨检测和全面体检,小丽完全符合捐献条件。为排除高度近视可能带来的捐献隐患,10月底,她又做了全面的眼睛检查。

“感觉自己的身体不再仅仅属于我自己,会更小心了!”确定捐献后,小丽每天都会提醒自己要自律,于是,她制定了详细的运动计划和饮食计划。每天跳健身操,饮食戒掉垃圾食品和辛辣食品,以保证身体指标达到最佳状态。

独自“逆行”,勇敢善良的女孩

因疫情防控要求,从11月4日起,西南大学实行了临时封控管理。为了不错过最佳的捐献时间,11月11日,小丽向学校提交了离校申请。为了确保疫情形势下本人和受捐者的健康,她独自前往重庆某三甲医院入院打动员剂。

“当大家得知她‘逆行’出校的原因后,都为她竖起大拇指,为她的勇敢善良点赞。”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党委副书记陈丽华介绍,得知小丽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事迹后,学校给予了高度赞扬和关心慰问。16日,小丽出院返校后,学院第一时间送去了生活物资和营养品。

“小丽同学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行为让人敬佩,体现了西大学子的责任和担当,她的善举让爱继续,让生命延续,也会激励和鼓舞更多师生将爱心传递社会。”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党委书记杨文说。

据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是一项生命工程,中华骨髓库重庆市分库筹建以来,累计招募志愿者8万余人,实施捐献超200例。近两年新增的100例中,有近一半是“00后”爱心人士。

西南大学红十字会秘书长张欣介绍,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西南大学工作站,是全国首个高校工作站。自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重庆分库建立以来,该校每年均组织红十字志愿者报名捐献。截至目前,该校共有1万3千名志愿者入库,有29名志愿者配对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责任编辑:李婧怡

http://gy.youth.cn/gywz/202211/t20221121_14144770.htm

编辑:  审编:admin

版权声明:凡来源不是“公益参考消息”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公益参考消息无关。公益参考消息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联系电话400-8059-268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