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95后北大红楼讲解员:记住那些拥抱大我的人

2022-11-17 09:08:32来源:中国青年网

谢尹楠在北大红楼为观众讲解。受访者供图

图片958张、文物1357件、艺术品40件、景观类作品25组、珍贵影像视频13个……关于北大红楼主题展的情况,谢尹楠如数家珍。

这位95后是北大红楼“光辉伟业 红色序章——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的讲解员,她希望每一位参观者都能通过她的讲解,近距离地“触摸”到百年前那批优秀的年轻人。

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北大红楼经过修葺后重新对外开放,谢尹楠第一次来到了北大红楼。

“青年毛泽东第一次来到北大红楼的时候是25岁,我第一次来到北大红楼的时候也是25岁。”谢尹楠说,她时常感觉自己很幸运,能时刻感受着与悠久党史的紧密联系。

北大红楼的讲解工作并不轻松。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北京早期革命活动的历史见证,北大红楼留下了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一批革命先驱的足迹,每间教室、每件文物背后都有值得讲述的故事。

要想把党史讲清楚、重点展览讲到位,背后要做大量的工作。讲解词一改再改,最初谢尹楠拿到的讲解词有三四万字,经过专家数次调整和反复斟酌,最后留下近3万字,并出了两个半小时、一个半小时等多个讲解版本。

背熟讲解词是谢尹楠最基本的工作要求,但由于北大红楼的展览分为一个一个的教室,时间太长,参观者可能会走神。为了能带好参观者,谢尹楠利用时间自我充电,每一个学习党史、提升的机会她都不放过。

谢尹楠说,有时夜晚加班的时候,北大红楼里一片寂静,看着展板上的革命先辈,她感觉先辈们在引导着她、激励着她把百年前进步青年的故事讲出来给更多人听,“这仿佛是我的使命”。

百年前青年义无反顾、拼搏奉献的风华故事总会打动谢尹楠的内心,百年后来北大红楼参观的游客也总会让她感动。

北大红楼重新整修开展不久后,北京大学的师生前来参观,讲解时,谢尹楠从他们的眼神中看到了对中国共产党的崇敬,对百年前青年的敬仰以及对母校的热爱,“百年前北大红楼见证了有志青年的意气风发,百年后他们的热血和信仰仍旧澎湃在北大红楼。”

百年前,进步青年在北大红楼弄潮,五四青年从这里出征。如今走在北大红楼里,地板发出“嘎吱”的声音,脚步在走廊中回旋,这声音仿佛拨通了穿越的开关,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画面徐徐展开。

谢尹楠常说:“狭长的走廊、紧凑的教室,旋转的大漆楼梯,在这个物理空间里,我常感觉自己在与革命先辈对话。”

这样的感觉也是很多参观者在北大红楼里的深切感受。与其他展览不同,北大红楼将旧址和展览融合,复原了多个旧址,让展览嵌入红楼本体。有参观者在旧址复原的五四运动筹备室里,看着桌面上的标语、墙边的旗帜等物品时感慨道:“尤见革命青年聚、尤闻革命呐喊声。”

“历史没有消失,而是在传承。”谢尹楠说,北大红楼让党史和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持续流传。她说:“对党史的了解越深,越会意识到自己知识的浅薄,我们常说读史明志,鉴往知来,当我学习党史的时候,愈发感到自己要更加努力,愈发感觉要坚定自己的信仰。”

在二十大报告中,再次提到了“新的赶考之路”,谢尹楠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信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这是当代青年的使命,也是对青年提出的要求,“我们常说信仰的力量,但信仰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对青年来说,党史就是信仰的力量,李大钊、邵飘萍等先辈们救国救民的精神追求会不断激励青年,在青年迷茫的时候给予精神力量。”

生活中的谢尹楠喜欢绘画和音乐,她常在朋友圈中分享自己的绘画作品和弹唱视频,她说:“学习党史让我更加珍惜生活,每个讲解员的心里都有个小火种,这个火种是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我们希望把这个火种传递给更多观众,让观众记住那些牺牲小我、拥抱大我的人,记住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敏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95后北大红楼讲解员:记住那些拥抱大我的人

责任编辑:高秀木

http://news.youth.cn/sh/202211/t20221117_14135674.htm

编辑:  审编:admin

版权声明:凡来源不是“公益参考消息”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公益参考消息无关。公益参考消息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联系电话400-8059-268

热门排行
推荐文章

友情链接